[实用新型]一种减少冷热掺混的卧式蓄冷罐有效
申请号: | 202320181823.3 | 申请日: | 2023-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93684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8 |
发明(设计)人: | 叶蒙蒙;郭盛桢;何飞杰;周慧文;徐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华电华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0/00 | 分类号: | F28D20/00;F28F9/22;F28F9/24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陈炜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少 冷热 卧式 蓄冷罐 | ||
1.一种减少冷热掺混的卧式蓄冷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布水器组件(2)、折流组件(4)和阻流组件(5);布水器组件(2)包括热水布水管(2-1)和冷水布水管(2-2);热水布水管(2-1)设置在罐体(1)一端的顶部;冷水布水管(2-2)设置在罐体(1)另一端的底部;多个折流组件(4)均安装在罐体(1)内,且沿着罐体(1)的轴线方向依次间隔排布;相邻两个折流组件(4)之间均设置有一个阻流组件(5);
所述的折流组件(4)包括第一折流板(4-1)和第二折流板(4-2);第一折流板(4-1)和第二折流板(4-2)均固定在罐体(1)内;第一折流板(4-1)位于第二折流板(4-2)靠近冷水布水管(2-2)的一侧;第一折流板(4-1)的顶部边缘与罐体(1)的内腔顶部间隔设置;第二折流板(4-2)的底部边缘与罐体(1)的内腔底部间隔设置;
所述的阻流组件(5)包括下阻流板(5-1)和上阻流板(5-2);下阻流板(5-1)与罐体(1)的内腔底部固定;下阻流板(5-1)位于上阻流板(5-2)靠近冷水布水管(2-2)的一侧;上阻流板(5-2)与罐体(1)的内腔顶部固定;下阻流板(5-1)和上阻流板(5-2)上均开设有若干个通流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冷热掺混的卧式蓄冷罐,其特征在于:同一折流组件(4)中第一折流板(4-1)与第二折流板(4-2)的水平间距为L1;相邻两个折流组件(4)的水平间距为L;5L1≤L≤6L1;所述的阻流组件(5)与前一个折流组件(4)的水平间距,以及阻流组件(5)与后一个折流组件(4)的水平间距为D1;同一阻流组件(5)中的下阻流板(5-1)与上阻流板(5-2)的水平间距为D2;2×D1+D2=L;1/3L≤D1≤2/5L;第一折流板(4-1)与罐体内腔顶部的间距,以及第二折流板(4-2)与罐体内腔底部的间距为H1;罐体的内腔高度为H;0.15H≤H1≤0.2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冷热掺混的卧式蓄冷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罐体(1)包括一体成型的卧式圆筒(1-2),以及分别设置在卧式圆筒(1-2)两端的两个半椭球端盖(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冷热掺混的卧式蓄冷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折流板(4-1)上除顶部边缘以外的其余位置均与罐体(1)的内侧壁密封连接;所述的第二折流板(4-2)上除底部边缘以外的其余位置均与罐体(1)的内侧壁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冷热掺混的卧式蓄冷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折流板(4-1)的顶部边缘和第二折流板(4-2)的底部边缘均水平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冷热掺混的卧式蓄冷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阻流板(5-1)的顶部边缘和上阻流板(5-2)的底部边缘均水平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冷热掺混的卧式蓄冷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阻流板(5-1)的顶部边缘与第二折流板(4-2)的底部边缘等高设置;上阻流板(5-2)的底部边缘与第一折流板(4-1)的顶部边缘等高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冷热掺混的卧式蓄冷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阻流板(5-1)和上阻流板(5-2)上的通流孔的孔径d为15~25mm;下阻流板(5-1)和上阻流板(5-2)上的孔隙率均为0.25~0.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华电华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华电华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18182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弹跳功能的口红管
- 下一篇:一种污染地下水抽出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