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点火线圈高压分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2320280422.3 | 申请日: | 2023-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92625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徐哲锋;程小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莱安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P7/03 | 分类号: | F02P7/03 |
代理公司: | 温州冠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46 | 代理人: | 梅照付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点火 线圈 高压 电器 | ||
一种点火线圈高压分电器,包括分电器外壳,支撑柱,限位筒,分电盒,进电导电柱,输出导电柱,导电头,分电器盖和电磁开关,其中:分电器外壳的上方与分电器盖的下方固定连接,分电器外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柱和限位筒,支撑柱的底端与分电器外壳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限位筒设置有四个,每个限位筒的内部各固定安装有电磁开关,每个限位筒的顶端各固定安装有分电盒;每个分电盒的上方各固定安装有输出导电柱;支撑柱的顶端与进电导电柱的底端固定连接,进电导电柱的顶端和输出导电柱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导电头,进电导电柱与输出导电柱之间通过电磁开关活动连接;在分电时,能够减少磨损,从而大大提高整体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点火线圈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点火线圈高压分电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当多缸发动机的点火系只用一个点火线圈时,需要一个点火分电器。
如中国专利号CN111878280公开的一种点火线圈高压分电器,包括,一种点火线圈高压分电器,包括壳体,壳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外支撑体,外支撑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分电座,分电座的内侧还固定连接有高压输出导线,分电座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阴接头,壳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内支撑体,内支撑体的中部插接有滑杆,滑杆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导电体,导电体靠近内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高压输入线,导电体的另一端则螺纹连接有可阳接头,壳体的中部活动连接有转速输入轴,输入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凸轮。用滑杆取代了原来的分火头,利用阴接头和阳接头的插接方式进行供电,减少了分火头放电所造成的能量损失和放电时间短的缺点,可更换的阳接头更是大大增加了分电器的使用寿命。
如上述一种点火线圈高压分电器,但是其在使用时,每次都需要凸轮转动挤压滑杆,这样一来,长时间的接触过程中,凸轮与滑杆之间容易产生磨损,从而容易导致接触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点火线圈高压分电器,包括分电器外壳,支撑柱,限位筒,分电盒,进电导电柱,输出导电柱,导电头,分电器盖和电磁开关,其中:所述分电器外壳的上方与分电器盖的下方固定连接,所述分电器外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柱和限位筒,所述支撑柱的底端与分电器外壳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筒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限位筒呈环形阵列装处于支撑柱外侧的一周,每个所述限位筒的底端各与分电器外壳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每个所述限位筒的内部各固定安装有电磁开关,每个所述限位筒的顶端各固定安装有分电盒;每个所述分电盒的上方各固定安装有输出导电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与进电导电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进电导电柱的顶端和所述输出导电柱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导电头,所述进电导电柱与所述输出导电柱之间通过所述电磁开关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分电器外壳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线束限位管,所述线束限位管内部与所述限位筒的内部连通;所述分电器外壳上方的外侧均布有下固定耳,且分电器外壳下方的外侧均布有固定耳,所述分电器外壳通过下固定耳与分电器盖固定连接,所述分电器外壳通过固定耳与汽车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分电盒内部的一侧各固定安装有输入电极板,所述输入电极板上方各固定安装有触点,所述触点通过所述输入电极板与所述进电导电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触点通过所述电磁开关与所述输出导电柱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磁开关的活动端固定安装有绝缘柱,所述绝缘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输出电极板,所述输出电极板上方固定安装有螺旋导线;所述输出电极板滑动安装在所述分电盒内部,输出电极板的一侧通过所述螺旋导线与所述输出导电柱电性连接,所述输出电极板的另一侧与所述触点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分电器盖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分电拔插筒和进电拔插筒,分电拔插筒固定安装有四个,四个所述分电拔插筒呈环形阵列装处于进电拔插筒外侧的一周。
优选的,所述进电拔插筒和所述分电拔插筒的内部各固定安装有电芯,进电拔插筒内部的电芯与进电导电柱上的导电头接触,所述分电拔插筒内部的电芯与所述输出导电柱上方的导电头接触;所述分电器盖下方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上固定耳,分电器盖通过上固定耳与分电器外壳上的下固定耳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莱安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温州莱安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2804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刚性物料智能搬运小车
- 下一篇:一种汽车底盘后横梁的冲孔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