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身侧部结构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320328562.3 | 申请日: | 202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92776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麻瑞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长城汽车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B62D25/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曹芸丽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结构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侧部结构和车辆,本实用新型的车身侧部结构包括A柱、地板门槛梁、门槛梁和加强部,A柱包括A柱外板和A柱内板,地板门槛梁的前部与A柱内板的下部连接,门槛梁的前端设有吸能结构,加强部连接于A柱内板的一侧,加强部的下部与地板门槛梁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身侧部结构,加强部可加强A柱结构强度,车辆碰撞时可较好的保护A柱结构的完整性,通过在门槛梁的前端设置吸能结构,可在车辆碰撞时较好的吸收碰撞能量,保护门槛梁后部结构的完整性,同时进一步保护A柱,利于降低车辆的维修成本,还可较好的保护车内乘客,并可有效提升驾乘的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身侧部结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应用该车身侧部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其安全性能的好坏与人们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在车辆中,A柱与门槛梁交汇区域位于车身前门洞下拐角位置,是车辆正面碰撞和偏置碰撞的主要传力通道,对整车安全性能起到重要影响。
现有的车身结构中,A柱与门槛梁交汇区域采用腔体对接结构,结构强度弱,在对车辆进行25%偏置碰撞试验时,A柱及门槛梁易发生大面积折弯溃缩,车身安全性能指数低,车辆维修成本高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身侧部结构,以对A柱和门槛梁连接部位的结构进行改进,而利于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身侧部结构,包括:
A柱,沿车身上下方向延伸,所述A柱包括扣合形成有空腔的A柱外板和A柱内板;
地板门槛梁,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且所述地板门槛梁的前部与所述A柱内板的下部连接,所述地板门槛梁内形成有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腔体;
门槛梁,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并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所述门槛梁的前端设有吸能结构;
加强部,连接于所述A柱内板的一侧,所述加强部的下部与所述地板门槛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车身侧部结构还包括门槛梁前端板,所述门槛梁前端板具有向后弯折的折板,所述折板与所述地板门槛梁的前部搭接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部包括呈三角形的板主体,以及设于所述板主体边缘的第一翻边、第二翻边和第三翻边;
所述板主体和所述A柱内板之间形成有第二腔体;
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A柱内板于车身前后方向连接,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A柱内板于车身左右方向连接,所述第三翻边与所述门槛梁前端板和/或所述地板门槛梁于车身上下方向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门槛梁内设有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内设有隔板,以将所述第三腔体分隔为多个分腔体,各所述分腔体均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吸能结构包括由所述门槛梁前端板、所述门槛梁和所述地板门槛梁围构形成的吸能槽。
进一步的,所述吸能槽的与车身左右方向正交的截面呈梯形。
进一步的,所述吸能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门槛梁上的吸能孔。
进一步的,所述车身侧部结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A柱外板内侧的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包括上下连接的A柱上加强板和A柱下加强板,以及连接于所述A柱下加强板上的A柱补强板,所述A柱补加强板的下边缘与所述门槛梁的上端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A柱补强板呈梯形。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长城汽车研发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长城汽车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3285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食用菌种制冷设备
- 下一篇:应急通讯手持设备终端注塑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