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下连续墙刚性接头结构和地下连续墙有效
申请号: | 202320335612.0 | 申请日: | 2023-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94909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于雷;单联君;颜日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18 | 分类号: | E02D5/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庞学哲 |
地址: | 510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连续 刚性 接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连续墙刚性接头结构和地下连续墙,包括第一地下连续墙槽段、第二地下连续墙槽段和H型钢,H型钢设置于第一地下连续墙槽段和第二地下连续墙槽段之间,H型钢包括第一腹板和第一翼缘板,第一翼缘板与两侧的第一地下连续墙槽段和第二地下连续墙槽段连接,第一腹板在朝向第一地下连续墙槽段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一抗剪键,第一抗剪键沿地下连续墙的厚度方向延伸,多个第一抗剪键沿地下连续墙的深度方向分布,第一腹板在朝向第二地下连续墙槽段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二抗剪键,第二抗剪键沿地下连续墙的厚度方向延伸,多个第二抗剪键沿地下连续墙的深度方向分布。其能够保证墙段之间具有良好的传力和协调变形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用于地下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地下连续墙刚性接头结构和地下连续墙。
背景技术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具有结构刚度大、受力性能优良、抗渗性能好和施工过程中无振动、少污染等特点,并能紧靠建筑物边缘,可适于在多种复杂土层施工,因而被广泛地应用在深基坑工程中。
格构式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是由内、外纵墙和腹板墙组成的格形结构,并与其内部的土体共同形成半重力式结构,其具有结构刚度大、抗渗性能好,依靠自身结构,能承担基坑施工过程中的水土压力,无需对撑或拉锚,且能够很好地限制基坑变形,并可以被设计为承载结构作为永久构筑物使用,其特殊的工作性能,尤其适用于超深基坑工程、水利工程、大型港务工程等。
格构式地下连续墙由大量的槽段通过施工接头连接而成,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设置合理的接头装置以形成结构良好的接头。现有地下连续墙施工槽段之间的接头构造根据不同使用条件,可采用锁口管接头、橡胶板止水接头、十字钢板接头、钢筋承插式接头、H型钢接头等不同形式的接头,其中十字钢板接头、钢筋承插式接头和H型钢接头属于刚性接头,其具有良好的防渗效果和结构刚度。
格构式地下连续墙由内、外纵隔墙和腹板墙通过接头连接而成,不同部位接头的受力性能也存在不同,其中内、外纵隔墙接头处的受力特性以平面外受力为主,而腹板墙接头处的受力特性以平面内受力为主。由于格构式墙体结构在水土压力作用下,会在腹板墙接头处沿着地墙高度方向产生较大的剪力和拉力,此时为传递剪力和拉力,需要设置拉剪型刚性接头,目前对于常规的刚性接头,由于其构造样式的原因,若仅靠钢板与混凝土摩擦产生的抗力来传递墙段剪力和拉力是很难满足的,因而无法形成良好的刚性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地下连续墙刚性接头结构和地下连续墙,其能够保证墙段之间具有良好的传力和协调变形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一种地下连续墙刚性接头结构,包括第一地下连续墙槽段、第二地下连续墙槽段和H型钢,所述H型钢设置于所述第一地下连续墙槽段和第二地下连续墙槽段之间,并沿地下连续墙的深度方向延伸,所述H型钢包括第一腹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一腹板两端的第一翼缘板,所述第一腹板沿地下连续墙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翼缘板与两侧的所述第一地下连续墙槽段和第二地下连续墙槽段连接,所述第一腹板在朝向所述第一地下连续墙槽段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一抗剪键,所述第一抗剪键沿地下连续墙的厚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一抗剪键沿地下连续墙的深度方向分布,所述第一腹板在朝向所述第二地下连续墙槽段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二抗剪键,所述第二抗剪键沿地下连续墙的厚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二抗剪键沿地下连续墙的深度方向分布。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抗剪键包括第一L型角钢,所述第一L型角钢具有第二腹板和第二翼缘板,所述第二腹板水平设置,所述第二翼缘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腹板的第一边缘,所述第二腹板的第二边缘焊接于所述第一腹板。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抗剪键包括第二L型角钢,所述第二L型角钢具有第三腹板和第三翼缘板,所述第三腹板水平设置,所述第三翼缘板设置于所述第三腹板的第一边缘,所述第三腹板的第二边缘焊接于所述第一腹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3356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侧向冲孔机构
- 下一篇:一种蓄电池板栅制作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