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现场立柱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320337487.7 | 申请日: | 2023-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94119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博;赵闯;张学伟;韩明宣;孙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30 | 分类号: | E04G21/30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施工现场 立柱 保护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现场立柱保护装置,包括第一保护外板(1)、第二保护外板(2)、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第三连接组件、保护内板(12)和内板调节组件;保护内板、第一保护外板和第二保护外板为U形,第一保护外板与第二保护外板的开口端相对设置;第一保护外板通过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和第三连接组件与第二保护外板可拆卸式连接,拼接成环状结构的保护外板并周向套设在建筑施工现场立柱外部;一对保护内板通过内板调节组件可移动式设在第一保护外板和第二保护外板内,一对保护内板相对设置并贴合在建筑施工现场立柱两侧。本实用新型能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围设保护板效率低下、成品保护套通用性和实用性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成品保护设施,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现场立柱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立柱等竖向构件使建筑结构中的常用支撑和装饰构件,由于立柱等竖向构件通常先于横向构件施工,在后续工序施工时容易对立柱等竖向构件成品造成破坏。同时,由于建筑施工现场人员、机械等进出频繁,环境复杂,也容易对立柱等竖向构件成品造成磕碰损坏。因此,在立柱等竖向构件施工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成品保护。
目前,立柱等竖向构件成品的保护方式是施工人员采用板状结构围设在立柱等竖向构件成品四周,由于建筑施工现场的立柱数量较多,人工搭设保护板的方式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现有技术的立柱保护套为固定式结构,只能适用于与保护套相匹配尺寸的立柱或略小于保护套尺寸的立柱,根据不同的建筑设计,建筑现场的立柱规格多样,需要配置各种不同规格的保护套,成本较高,通用性和实用性较差。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现场立柱保护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围设保护板效率低下、成品保护套通用性和实用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现场立柱保护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围设保护板效率低下、成品保护套通用性和实用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建筑施工现场立柱保护装置,包括第一保护外板、第二保护外板、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第三连接组件、保护内板和内板调节组件;第一保护外板和第二保护外板均为一端开口的U形结构,第一保护外板的开口端与第二保护外板的开口端相对设置;第一保护外板通过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和第三连接组件与第二保护外板可拆卸式连接,使第一保护外板与第二保护外板拼接成环状结构的保护外板并周向套设在建筑施工现场立柱的外部;一对保护内板分别通过内板调节组件可移动式设置在第一保护外板和第二保护外板内,一对保护内板均为一端开口的U形结构,一对保护内板的开口端相对设置,使一对保护内板的封闭端分别贴合在建筑施工现场立柱的两侧。
所述的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一固定杆;第一连接板的一端连接在第一保护外板的开口端底部,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保护外板的开口端底部;第一固定杆垂直连接在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第二保护外板的开口端底部形成有第一连接插槽,使第一固定杆能通过第一连接插槽匹配插接在第二保护外板内。
所述的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板和第二固定杆;第二连接板的一端连接在第二保护外板的开口端顶部,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保护外板的开口端顶部;第二固定杆垂直连接在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第一保护外板的开口端顶部形成有第二连接插槽,使第二固定杆能通过第二连接插槽匹配插接在第一保护外板内。
所述的第三连接组件包括卡块、限位板、限位杆和第一弹簧杆;第一保护外板和第二保护外板的开口端中部形成有卡槽,卡块的一端通过卡槽固定嵌装在第一保护外板的开口端中部,卡块的另一端能匹配插入至第二保护外板的卡槽内;卡块的另一端形成有限位凹槽,限位杆的一端通过第一弹簧杆可弹动式安装在第二保护外板的卡槽内,限位杆的另一端与限位板固定连接成T形结构,限位板能通过限位杆和第一弹簧杆可弹动式插入至限位凹槽内。
所述的第二保护外板的卡槽内间隔设有若干根第二弹簧杆,第二弹簧杆的一端固定在第二保护外板的卡槽内壁上,第二弹簧杆的另一端能抵接在卡块的另一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3374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对氨基苯酚生产用加氢反应装置
- 下一篇:一种跳线输出激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