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和角码连接的光伏组件用边框有效
申请号: | 202320359493.2 | 申请日: | 2023-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95769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徐险忠;齐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贝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30/10 | 分类号: | H02S30/10;H02S20/00;H02S40/10;F24S25/63 |
代理公司: | 合肥山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34 | 代理人: | 陈栋梁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连接 组件 边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和角码连接的光伏组件用边框,包括钢边框主体,钢边框主体包含依次连接的第一竖边、第一横边、第二竖边、第三竖边、第二横边、第四竖边、第三横边、第五竖边和压紧扣合边,第一竖边、第一横边、第四竖边和第三横边围合成腔体结构,第三竖边、第二横边和第四竖边围合成卡槽结构,第一竖边的上部和第五竖边相贴合,第一横边的左部和第二横边相贴合,第二竖边和第三竖边相贴合,压紧扣合边采用第一竖边和第五竖边双层贴合并铆合成形,第一竖边的下部设有漏水孔,第四竖边设有加固凸起,第三横边的两端均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凸起。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边框的结构强度高,连接牢固,有效提高光伏组件和角码的连接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太阳能钢边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和角码连接的光伏组件用边框。
背景技术
在光伏产业快速发展趋势中,组件效率低下及组件成本过高是光伏现状行业的一个高位压力点,如何有效降低光伏系统的成本,成为了光伏行业新的研究议题。目前光伏行业组件边框主要是使用铝合金型材,铝型材成本高,种类、规格型号繁多。随着光伏210电池技术横空出世,光伏组件进入5.0时代,组件尺寸越做越大,超大版型铝边框组件机械载荷性能较差,对铝型材质量与性能要求很高,材料成本不断增加压力。因此,钢边框就成为了光伏组件的安装主要边框。现有的钢边框结构很多,结构基本一致,但钢边框在连接强度、使用寿命以及角码的安装容易度和牢固度方面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如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16565045U的一种便于角码连接的光伏组件用钢边框,其钢边框的连接处采用简单的单边扣合,容易导致其加强翻边脱开,连接强度差,同时会影响角码插合腔体和光伏组件安装腔体发生变化,影响角码和光伏组件安装的牢固度,且其在第三竖边增加限位凸部,虽然对角码起到限位作用,但是增加了角码的安装难度,且该限位凸起位于角码的背面,对角码的限位作用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和角码连接的光伏组件用边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和角码连接的光伏组件用边框,包括钢边框主体,所述钢边框主体包含依次连接的第一竖边、第一横边、第二竖边、第三竖边、第二横边、第四竖边、第三横边、第五竖边和压紧扣合边,所述压紧扣合边为第一竖边和第五竖边的上端部的压合成形边,所述第一竖边、第一横边、第四竖边和第三横边围合成腔体结构,所述第三竖边、第二横边和第四竖边围合成卡槽结构,所述第一竖边的上部和第五竖边相贴合,所述第一横边的左部和第二横边相贴合,所述第二竖边和第三竖边相贴合,所述压紧扣合边采用第一竖边和第五竖边双层贴合并铆合成形,所述第一竖边的下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贯穿的漏水孔,所述漏水孔与第一竖边、第一横边、第四竖边和第三横边围合的腔体结构相连通,所述第四竖边的靠近第三竖边的侧面设有至少一个加固凸起,所述第三横边的靠近第一横边的侧边的两端均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凸起。
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竖边、第一横边、第二竖边、第三竖边、第二横边、第四竖边、第三横边、第五竖边和压紧扣合边采用钢带冷弯一体成型,便于钢边框主体的加工。
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三横边的两端均设有四个限位凸起,通过四个限位凸起实现对角码的限位;所述限位凸起为呈斜面的半剪凸出结构,能够卡住角码上的卡槽。
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横边的远离第三横边的侧面设有多个第一压槽,所述第三横边的远离第一横边的侧面设有多个第二压槽,所述第一压槽和第二压槽为内凹弧形结构,能够提高第一横边和第三横边的尺寸和形状的容变度,增加角码插入到第一竖边、第一横边、第四竖边和第三横边围合的腔体结构内的容易度。
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竖边和第五竖边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相互配合的切口,起到让位效果,方便角码及连接的另一个边框的安装。
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竖边和第五竖边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一个相互配合贯穿的定位孔,便于对钢边框主体的加工定位,提高加工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贝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贝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3594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防飞溅功能的水杨酸粉末包装机构
- 下一篇:一种鞍状刺激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