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压配电盒及电池包有效
申请号: | 202320371341.4 | 申请日: | 202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94579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朱立德;谢学健;王贤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蔚来电池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502 | 分类号: | H01M50/502;B60L50/64;B60L3/00;H05K7/20;H01M50/507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曾旻辉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配电 电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配电盒及电池包,包括盒座包括底板及侧板,侧板装设于底板上以形成安装腔,底板的内部形成有第一冷媒流道;高压器件单元装设于底板上;以及铜排单元装设于安装腔内并与高压器件单元电连接。高压器件单元的热量可与底板进行热传导,进而与流经于第一冷媒流道内的冷媒介质进行热交换,并最终被冷媒介质带走,达到高压器件单元散热降温效果;与此同时铜排单元则能与底板和/或侧板进行热传导,热量传递至底板和/或侧板上并排散至外部空间,由此达到铜排单元散热降温目的。此外,并不需要增大铜排尺寸以及额外安装液冷板,有效解决了重量增大导致成本升高及影响续航能力,零部件增多导致制造难度增大的一系列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压配电盒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来源,其工作性能优劣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性能与可靠性。而随着使用者对续航里程以及充电时间要求的不断提升,动力电池系统中的电池包也在朝着高能量、高功率的方向不断发展,这也导致了电池包的充、放电电流越来越大,而在大电流影响下,电池包内高压配电盒中集成的各种高压元器件的发热量越来越多,可靠有效的散热设计迫在眉睫。
目前针对高压配电盒的散热手段主要包括自然散热、增大连接铜排辅助散热以及在高压配电盒下方增设液冷板散热这三种。然而,实际使用中自然散热的散热效果差,无法及时将热量排散,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增大连接铜排的尺寸进行辅助散热,虽然能够取得较好的散热效果,但连接铜排增大无疑会增加高压配电盒整体重量并增加制造成本,影响汽车续航能力;在高压配电盒下方增设液冷板会导致零部件数量增多,安装操作繁琐,且需要考虑液冷板安装匹配问题,增加了电池包的制造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高压配电盒及电池包,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散热效果差,制造成本高、难度大,影响续航能力的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高压配电盒,其包括:
盒座,所述盒座包括底板及侧板,所述侧板装设于所述底板上以形成安装腔,所述底板的内部形成有第一冷媒流道;
高压器件单元,所述高压器件单元装设于所述底板上;以及,
铜排单元,所述铜排单元装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高压器件单元电连接。
上述方案的高压配电盒应用装备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中,当长时间工作导致高压器件单元和铜排单元因持续流通大电流而产生大量热量时,高压器件单元的热量可与底板直接进行热传导,进而与流经于第一冷媒流道内的冷媒介质进行热交换,并最终被冷媒介质带走,达到高压器件单元散热降温效果;与此同时,铜排单元则能直接与底板和/或侧板进行热传导,热量传递至底板和/或侧板上并排散至外部空间,由此达到铜排单元散热降温目的。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方案高压配电盒具备更强的散热效能,高压器件单元和铜排单元的散热降温效果好,此外,并不需要增大铜排尺寸以及额外安装液冷板,有效解决了重量增大导致成本升高及影响续航能力,零部件增多导致制造难度增大的一系列问题。
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铜排单元装设于所述侧板上,所述侧板的内部形成有第二冷媒流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媒流道和/或所述第二冷媒流道呈迂回型结构设置,且所述第一冷媒流道在所述底板上的分布面积不小于所述高压器件单元在所述底板上的投影面积,和/或所述第二冷媒流道在所述侧板上的分布面积不小于所述铜排单元在所述侧板上的投影面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媒流道和/或所述第二冷媒流道呈直线型结构设置,且所述第一冷媒流道沿着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或对角线方向延伸布置,和/或所述第二冷媒流道沿着所述侧板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或对角线方向延伸布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媒流道与所述第二冷媒流道流体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蔚来电池科技(安徽)有限公司,未经蔚来电池科技(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3713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户外可折叠便捷式烧烤炉
- 下一篇:一种新型检查井防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