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含氟尼龙脱模布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320385620.6 | 申请日: | 202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96028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田君;范爱荣;吴昊;徐理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佑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23/26 | 分类号: | B65H23/26;B65H20/02;B65H18/02;B65H18/14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金亚丁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尼龙 脱模 分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材料制造领域,涉及一种含氟尼龙脱模布分离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进料辊组、出料辊组、托板、分离收卷辊和限位组件,分离收卷辊位于托板之间且上下对称设置有两组,分离收卷辊之间设有传输辊,限位组件设置于分离收卷辊右侧,限位组件包括机架、横杆、导轮和弹性组件,横杆设置有两组且对称固定于机架上,弹性组件包括固定套、滑动杆和弹簧,固定套固定于横杆上,滑动杆滑动设置于固定套上,弹簧套设于滑动杆上,导轮设置于滑动杆一侧,导轮底面接触板材设置且转动输送从板材上分离的脱模布至传输辊,导轮使分离的脱模布几乎与板材夹角为0度,有效避免了因撕除分离夹角过大导致的脱模布粘连造成起皮影响板材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材料制造领域,涉及一种含氟尼龙脱模布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中大容量机组可以大幅减少机组台数,机组大型化就意味着对叶片长度的进一步加长,同时对大梁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大梁板的生产过程,主要有4个步骤:板材的拉挤、板材的包装运输、后处理以及叶片的灌注,最后就是灌注成型。需要注意的是,灌注对拉挤是相互关系的,在设计拉挤工艺过程当中,也要关注灌注环节,比方说脱模布的撕除,或者板材的直线度,这些都会影响最终灌注的性能。
发展方向需要重点考虑更高模量的纤维的经济性,其中一种方式是采用聚氨酯树脂,聚氨酯树脂能产生更好的效益,拉挤速度更快,效率更高。但是由于聚氨酯易吸水的特性,只能使用注胶工艺生产,同时对于辅助材料脱模布的含水率有较高的要求。为了赋予制品表面粗糙面,通常在拉挤过程中在制品上下表面加入脱模布。由于拉挤成型工艺普遍温度较高,多采用的脱膜布材料为尼龙66脱模布。尼龙66吸水率较高,导致水与聚氨酯反应从而影响拉挤制品强度。在使用前或者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材料进行除水处理,工艺难度较大。同时,尼龙66和聚氨酯同为极性材料,存在结合力大导致不易脱模的问题,因此需要在PA66丝表面做含氟处理。采用PA66尼龙丝作为脱膜布原料经纬纱。经整经、穿纹、织造、水洗、定型工艺生产成成品脱模布。在水洗工序中,加入含氟表面活性剂,可以在脱模布表面形成含氟层,经定型温度处理后,与脱模布表面结合。后期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转移到制品表面,不影响制品层间组合的粘结力,而且可以起到易脱模的效果。同时含氟层起到了隔绝PA66吸水的效果,大大降低了PA66含水率,满足聚氨酯拉挤工艺要求。
虽然采用含氟尼龙脱模布起到易脱模的效果,但是复合材料拉挤型材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撕除表面的脱模布时撕除角度也有一定影响,常规的撕除角度接近90度左右,板材成型固化过程中脱模布边缘与板材内部纱线产生缠绕,脱离板材的脱模布会使板材表面则会被脱模布粘连造成起皮,从而影响板材质量。
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需设计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含氟尼龙脱模布分离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含氟尼龙脱模布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含氟尼龙脱模布分离装置包括:进料辊组、出料辊组、托板、分离收卷辊和限位组件,所述托板设置于进料辊组与出料辊组之间,分离收卷辊位于托板之间且上下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分离收卷辊之间设有传输辊,所述限位组件设置于分离收卷辊右侧,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机架、横杆、导轮和弹性组件,所述横杆设置有两组且对称固定于机架上,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固定套、滑动杆和弹簧,所述固定套固定于横杆上,所述滑动杆滑动设置于固定套上,所述弹簧套设于滑动杆上,所述导轮设置于滑动杆一侧,所述导轮底面接触板材设置且转动输送从板材上分离的脱模布至传输辊。
进一步的改进,上端的所述横杆下端设有预紧轮。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预紧轮通过连接件连接横杆,所述连接件包括外杆、内杆和弹簧二,所述外杆固定于横杆下端,所述内杆滑动设置于外杆内部,所述弹簧二套设于内杆上。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固定套上端滑动设置于横杆内部的滑槽内,所述横杆左侧额设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一端位于滑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佑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佑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3856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副消声器总成气密夹具快换单元
- 下一篇:一种加工半导体芯片用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