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石墨下电极、石墨电极对及电弧发射光谱仪有效
申请号: | 202320435790.0 | 申请日: | 2023-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95322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肖细炼;陈燕波;魏立;李小丹;杨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J3/02 | 分类号: | G01J3/02;G01N21/01;G01N21/67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孟鹏超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电极 石墨电极 电弧 发射 光谱仪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墨下电极、石墨电极对及电弧发射光谱仪,所述石墨下电极包括光谱纯石墨材质的下电极本体,所述下电极本体的上端中部向下凹射有样品槽,且所述样品槽的侧壁上设有贯穿其内外的泄气孔,所述泄气孔的孔径为0.8‑1mm,如此在对碳酸盐类矿物地质样品进行检测时,碳酸盐成分会因为高温急剧分解并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而二氧化碳可经泄气孔泄出,避免释放出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在气压冲击下使得样品飞溅而导致样品损耗,从而降低元素测定的准确度,其中,所述泄气孔的孔径0.8‑1mm可避免样品粉末渗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弧发射光谱仪用石墨电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墨下电极、石墨电极对及电弧发射光谱仪。
背景技术
电弧发射光谱仪测定地质样品,通常将试样研磨成粉末后装入石墨电极的孔穴(样品槽)中引入放电隙。在电弧发射光谱仪的垂直电极法中使用的石墨电极分为上电极和下电极,上电极和下电极垂直正对,并作为一个整体在放电隙中产生电弧(温度高达5000℃),电弧的燃烧情况是决定分析方法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的主要因素,而电弧的燃烧又与电极的形状密切相关,这是因为不同形状及尺寸的电极显著影响电极头温度及温度分布,因此,应根据试样成分选择合适的电极形状及尺寸。目前,电弧发射光谱仪在测定地质样品过程中普遍使用传统常规的石墨电极,通常该类电极的上电极一般为带尖圆头的圆柱体,下电极为带细颈孔穴的圆柱体,该类电极应用于硅酸盐类地质样品(土壤、沉积物及普通岩石)的分析测定效果不错,但是对于碳酸盐类矿物(灰岩、白云岩等含碳酸钙和碳酸镁基体含量高的岩石)地质样品的分析测定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碳酸盐类矿物的碳酸钙和碳酸镁基体含量高,在摄谱过程中因为高温易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而造成样品飞溅而流失(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其中,M为Ca或Mg元素),严重影响了样品的元素分析测定(无法进行准确定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对碳酸盐类矿物地质样品进行电弧发射光谱仪分析的石墨下电极,其定量精度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石墨下电极,其适用于作为电弧发射光谱仪的下电极来检测碳酸盐类矿物地质样品,包括光谱纯石墨材质的下电极本体,所述下电极本体的上端中部向下凹射有样品槽,且所述样品槽的侧壁上设有贯穿其内外的泄气孔,所述泄气孔的孔径为0.8-1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如此在对碳酸盐类矿物地质样品进行检测时,碳酸盐成分会因为高温急剧分解并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而二氧化碳可经泄气孔泄出,避免释放出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在气压冲击下使得样品飞溅而导致样品损耗,从而降低元素测定的准确度,其中,所述泄气孔的孔径0.8-1mm可避免样品粉末渗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的,所述泄气孔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泄气孔在所述样品槽深度方向位置的中部沿环向均匀分布。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如此使得碳酸盐类矿物地质样品在检测时分解的二氧化碳气体能更为迅速的经泄气孔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泄气孔设有2-6个。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如此在确保二氧化碳迅速的排出的同时对上电极头的结构强度影响小。
进一步的,所述下电极本体整体呈圆柱形,且其包括沿上下方向依顺序设置并同轴连接的下电极头、下电极颈和下电极杆,所述样品槽凹设在所述下电极头的上端中部,且所述下电极头的直径和下电极杆的直径均大于所述下电极颈的直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置下电极颈的目的是因为下电极颈较细,此处电阻较大,依据P=I2×R,在电流恒定的情况下,电热将在电阻较大处集中释放,这样就会在下电极头附近产生高温,高温传导至样品槽内部,有利于样品熔融以便于分析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未经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4357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底阀箱防结冰装置
- 下一篇:一种矫直机万向轴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