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及电池组有效
申请号: | 202320457715.4 | 申请日: | 2023-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93711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8 |
发明(设计)人: | 赵冬;沈玉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103 | 分类号: | H01M50/103;H01M50/528;H01M50/533;H01M50/536;H01M50/548;H01M50/553;H01M1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李建忠 |
地址: | 213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电池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电池及电池组。电池包括:电池壳体,电池壳体的长度为L,300mm≤L≤800mm;电芯,设置于电池壳体内,电芯为卷绕式电芯,卷绕开口端所在平面与电池壳体长度方向所在的表面相对设置,电芯的同一端引出有极性相反的第一极耳部和第二极耳部,间隔设置的第一极耳部和第二极耳部沿着同一卷绕开口端引出;第一极柱,设置于电池壳体与电池壳体高度方向相平行的表面上;第一转接部,第一极柱通过第一转接部与第一极耳部相连接;其中,引出有第一极耳部和第二极耳部的一个卷绕开口端与其相对的电池壳体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为a,另一个卷绕开口端与其相对的电池壳体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为b,10≤a/b≤100。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及电池组。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对于长度较大的电池来说,电解液的浸润效果较差,导致电极片无法有效浸润,从而导致电池性能较差。并且,现有的长度较大的电池在受到振动冲击后会发生变形,变形后的电池会对电芯产生影响而造成电池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及电池组,以改善电池的使用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
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壳体具有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所述电池壳体的长度为L,300mm≤L≤800mm;
电芯,所述电芯设置于所述电池壳体内,且所述电芯为卷绕式电芯,以在所述电芯的相对两端形成卷绕开口端,所述卷绕开口端所在平面与所述电池壳体长度方向所在的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电芯的同一端引出有极性相反的第一极耳部和第二极耳部,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一极耳部和所述第二极耳部沿着同一所述卷绕开口端引出;
第一极柱,所述第一极柱设置于所述电池壳体与所述电池壳体高度方向相平行的表面上;
第一转接部,所述第一极柱通过所述第一转接部与所述第一极耳部相连接;
其中,引出有所述第一极耳部和所述第二极耳部的一个所述卷绕开口端与其相对的所述电池壳体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为a,另一个所述卷绕开口端与其相对的所述电池壳体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为b,10≤a/b≤100。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括电池壳体和电芯,电芯设置于电池壳体内,而电池壳体具有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电池壳体的长度为L,300mm≤L≤800mm,即电池为长高比较大的电池,且电芯为卷绕式电芯,电芯的卷绕开口端所在平面与电池壳体长度方向所在的表面相对设置,以此使得卷绕电芯的卷绕开口端与电池长度方向的表面相对设置,显著增加电解液的浸润速率,同时可以保证电池的整体能量密度,生产效率显著提升,并且有利于缩短电子传输路径,从而改善电池的使用性能。
另外,本实施例的电池还包括第一极耳部、第二极耳部、第一极柱和第一转接部,第一极耳部和第二极耳部从电芯的同一端引出,并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极耳部和第二极耳部沿同一卷绕开口端引出,第一极柱设置于电池壳体与电池壳体高度方向相平行的表面上,第一极柱通过第一转接部与第一极耳部相连接;其中,引出有第一极耳部和第二极耳部的一个卷绕开口端与其相对的电池壳体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为a,另一个所述卷绕开口端与其相对的所述电池壳体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为b,10≤a/b≤100,可以使得电芯引出第一极耳部和第二极耳部的一端与电池壳体之间的空间,大于电芯另一端与电池壳体之间的空间。从而,多余的电解液可以存放在电芯引出第一极耳部和第二极耳部的一端与电池壳体之间的空间内,若电极片靠近第一极耳部和第二极耳部的一侧需要浸润电解液时,存放在此处的电解液可以快速抵达电极片待浸润处,从而能够提高电解液的浸润效率和浸润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4577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