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方便省力的手阀开关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320610653.6 | 申请日: | 2023-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93177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金洪光;王福全;陈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天茏利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60 | 分类号: | F16K31/60;F16K27/0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明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01 | 代理人: | 杨伟东 |
地址: | 10112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便 省力 开关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省力的手阀开关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对通过手动扳动手柄的时候,会有一定的阻力,长时间的频繁重复操作提高了人员负担的问题。一种方便省力的手阀开关机构,包括阀本体、安装在阀本体顶部一侧的手动阀和连接在手动阀控制端的阀杆,阀本体的顶部远离手动阀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含有顶部设有开口的壳体和滑动连接在壳体内部的移动块,移动块的顶部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杆,连杆的一端通过活动结构与阀杆的外圈活动连接,移动块的一侧中心处通过转动板转动连接有螺杆,螺杆的一端通过螺套贯穿壳体的一侧。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提高了扳动阀杆的便捷性,且更加省时省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省力的手阀开关机构。
背景技术
阀门的控制可采用多种传动方式,如手动、电动、液动、气动、涡轮、电磁动、电磁液动、电液动、气液动、正齿轮、伞齿轮驱动等;可以在压力、温度或其他形式传感信号的作用下,按预定的要求动作,或者不依赖传感信号而进行简单的开启或关闭,阀门依靠驱动或自动机构使启闭件作升降、滑移、旋摆或回转运动,从而改变其流道面积的大小以实现其控制功能,手动阀借助手轮、手柄、杠杆或链轮,由人力来操纵阀门动作。当阀门启闭力矩较大时,可在手轮和阀杆之间设置齿轮或蜗轮减速器。必要时,也可以利用万向接头及传动轴进行远距离操作。
在进行手动阀的使用时,由于需要对流量进行控制和调节,所以频繁对手动阀的手柄操作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我们为了保证扳动手柄的便捷性方面考虑,提高扳动手柄的便捷性以提高省时省力的目的是至关重要的,尤其针对通过手动扳动手柄的时候,会有一定的阻力,长时间的频繁重复操作提高了人员负担,同时我们考虑到对于手柄操作省力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提出了便于对手动阀的手柄进行便捷且省力的一种方便省力的手阀开关机构,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省力的手阀开关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对通过手动扳动手柄的时候,会有一定的阻力,长时间的频繁重复操作提高了人员负担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方便省力的手阀开关机构,包括阀本体、安装在阀本体顶部一侧的手动阀和连接在手动阀控制端的阀杆,所述阀本体的顶部远离手动阀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含有顶部设有开口的壳体和滑动连接在壳体内部的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顶部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通过活动结构与阀杆的外圈活动连接,所述移动块的一侧中心处通过转动板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通过螺套贯穿壳体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螺杆远离移动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把,所述转把的握把外圈开设有若干个防滑槽。
优选的,活动结构包含有与阀杆外圈滑动连接的滑动套,所述连杆的一侧通过销轴与滑动套的侧壁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动板,所述壳体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滑动板相适配的滑动槽。
优选的,所述移动块的一侧通过挤压弹簧与壳体的内壁弹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块的一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导杆,所述导杆的一端通过滑套贯穿移动块与壳体的内壁连接,所述导杆的另一端与壳体的另一内壁连接。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控制机构的设置,转动螺杆即可带动移动块和连杆进行移动,连杆的移动可以通过滑动结构带动阀杆进行转动,从而实现手动阀的开关,结构合理,提高了扳动阀杆的便捷性,且更加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还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天茏利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市天茏利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6106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业仪器自动化仪器仪表
- 下一篇:一种软土路基与正常路基交界处防沉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