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叠片式电芯结构、电池和用电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320660081.2 | 申请日: | 202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94191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天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54;H01M10/0585;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林志鹏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叠片式电芯 结构 电池 用电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叠片式电芯结构、电池和用电设备,叠片式电芯结构包括隔膜、若干片第一极片和若干片第二极片,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交错设置;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被隔膜分隔;其中,任意两片第一极片之间连接有第三极片,第三极片与第一极片的极性相同。通过第三极片的设置,将任意两个第一极片连接,使得位于内侧且温度更高的第一极片与位于外侧且温度较低的第一极片之间能够热传递,使得电芯中间的热量能够更加高效地向外传导,提高了电芯中部的散热性能,使得叠片式锂电池的高倍率充放电能力能够进一步提高,从而令叠片式锂电池的性能得到提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叠片式电芯结构、电池和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锂电池具有电压高,能量密度高,充放电寿命长,无记忆效应,对环境污染小,自放电率低等诸多优点,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各类电子产品上。
锂电池根据正、负极片布置方式分为叠片式和卷绕式两种;其中,叠片式锂电池中电芯所采用的极片相较于卷绕式锂电池中所采用的极片更短,故叠片式锂电池的内阻小,有利于大电流充放电,故叠片式锂电池适用于电流充放要求较高的场所。
但对于上述的叠片式锂电池而言,其电芯中的极片采用板片式结构,导致电芯中部缺少散热空间,即电芯中部的散热性能较差,热量容易堆积,限制了叠片式锂电池的高倍率充放电能力,导致叠片式锂电池的性能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片式电芯结构、电池和用电设备,以解决当前叠片式锂电池于其电芯中部存在散热性能不足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叠片式电芯结构,包括隔膜、若干片第一极片和若干片第二极片,所述第一极片与所述第二极片交错设置;所述第一极片与所述第二极片被所述隔膜分隔;
其中,至少两片所述第一极片之间连接有第三极片,所述第三极片与所述第一极片的极性相同。
可选地,与所述第三极片连接的所述第一极片,与所述第三极片一体成型;
其中,所述第三极片与所述第一极片的交界处为折弯部。
可选地,与所述第三极片连接的所述第一极片的数量为两片,所述第三极片的一端通过弯折形成其中一片所述第一极片,所述第三极片的另一端通过弯折形成另一片所述第一极片。
可选地,所述第三极片的中部凸出设置以弯折形成一所述第一极片,且所述第三极片的端部弯折形成另一所述第一极片。
可选地,所述第三极片与所述第一极片通过焊接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三极片的一端焊接有一所述第一极片,所述第三极片的另一端焊接有另一所述第一极片。
可选地,所述第一极片为负极片。
可选地,所述第一极片为正极片。
可选地,不与所述第三极片连接的所述第一极片,位于与所述第三极片连接的两片所述第一极片之间。
一种电池,包括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叠片式电芯结构。
一种用电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叠片式电芯结构、电池和用电设备,其通过第三极片的设置,将任意两个第一极片连接,使得位于内侧且温度更高的第一极片与位于外侧且温度较低的第一极片之间能够热传递,使得电芯中间的热量能够更加高效地向外传导,提高了电芯中部的散热性能,使得叠片式锂电池的高倍率充放电能力能够进一步提高,从而令叠片式锂电池的性能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6600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散货装卸用定量装车装置
- 下一篇:一种深基坑排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