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信号智能处理的跌倒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320671026.3 | 申请日: | 2023-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91094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蔡心逸;梁若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11 | 分类号: | A61B5/11;A61B5/00;G08B21/04;G08B25/08;G01S13/88;G01S7/41 |
代理公司: | 北京广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6001 | 代理人: | 唐亮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毫米波 雷达 信号 智能 处理 跌倒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信号智能处理的跌倒检测装置通过低成本的毫米波雷达感器对人体运动状态进行监测,通过雷达预处理模块进行数据压缩,去除冗余信息,利用深度学习进行人体状体模型训练,预测阶段实现雷达人体信息分类,确认人体运动状态,作为判定跌倒的第一条件,通过重心偏移智能计算和多阈值时序信息判定,可有效提高对不同跌倒状态的识别能力,并对跌倒警报进行高置信推送,同时,毫米波雷达探测相比加速度传感器和摄像头传感器私密性强,更好的保护用户的私密数据,适用于更宽泛的家庭私密空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信号智能处理的跌倒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各项生理机能退化严重,老年人很容易发生跌倒,导致身体受到严重的伤害。近年来,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主要针对老年人的跌倒检测系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常用的加速度传感器和视觉技术相比,基于毫米波雷达的跌倒检测系统具有非接触式,全天候工作和隐私友好等优点,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每年在65岁及以上的老人中大约有28-35%的人会跌倒至少一次,这一比例在70岁以上的老人中会增加到32-42%.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退化,老人跌倒的频率也会增加。跌倒已经成为导致老人死亡和意外伤害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跌倒检测技术对于保护老人的身体健康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正受到越来越多厂家的关注。当前可以应用在跌倒检测上的技术方案主要有加速度传感器与基于摄像头的视觉技术,加速度传感器,其优势是成本低,对于一般的跌倒识别率高,方便和按键告警功能一起集成在手表或手环上;其劣势是对于缓慢跌倒的识别率低,传感器需要佩戴在用户上,舒适性差,传感器需要频繁取下充电,充电时无法对用户进行检测,摄像头传感器,其优势是在光线足够的无遮挡环境下识别率高,其劣势是需要复杂的视觉分析算法,成本高;在光线不足,有物体遮挡视线的情况下无法识别,存在隐私泄露风险,
因此,设计一种识别率且及隐私性好的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信号智能处理的跌倒检测装置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信号智能处理的跌倒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信号智能处理的跌倒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盒与固定座,所述检测盒固定安装与底座的上表面;
所述检测盒包括盛壳,所述盛壳的前侧壁与后侧壁均嵌装第一侧壁毫米波雷达,所述盛壳的左侧壁与右侧壁均嵌装第二侧壁毫米波雷达,所述盛壳的上开口嵌装有屏蔽罩,所述屏蔽罩嵌装有面板毫米波雷达,所述盛壳内固定安装有主控板,所述盛壳的侧壁嵌装有天线,所述主控板电信号连接面板毫米波雷达、第一侧壁毫米波雷达、第二侧壁毫米波雷达与天线。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主控板包括信号处理模块与无线信号发射模块,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含雷达信号脉冲压缩处理模块与重心偏移智能计算模块,所述无线信号发射模块包括激活模块、多阈值决策模块、短信警报提醒模块、病发警报模块与微信状态信息发送模块。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面板毫米波雷达、第一侧壁毫米波雷达与第二侧壁毫米波雷达构成毫米波雷达数据采集模块,且毫米波雷达数据采集模块电信号连接信号处理模块,所述重心偏移智能计算模块电信号连接激活模块与病发警报模块,所述激活模块电信号连接多阈值决策模块,所述多阈值决策模块电信号连接短信警报提醒模块,所述病发警报模块电信号连接微信状态信息发送模块,所述短信警报提醒模块与微信状态信息发送模块电信号连接天线。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盛壳内固定安装有电源,电源电连接主控板。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底座为一体成型结构,其上表面一体成型有台面,所述检测盒的底面形状与台面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6710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装载机后组合灯防护装置
- 下一篇:自锁式牛颈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