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壳体定位模块和具有该模块的安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320674768.1 | 申请日: | 2023-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95536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8 |
发明(设计)人: | 徐荣;周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新能源(无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新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6 | 代理人: | 杨胜军 |
地址: | 214028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壳体 定位 模块 具有 安装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壳体定位模块和具有该模块的安装装置,所述电池壳体定位模块具有基座、固定部以及可动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可动部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上表面上,所述固定部相对于所述基座保持固定,所述可动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在水平方向上进行位移,在所述固定部上形成有固定部缺口,在所述可动部上形成有可动部缺口,所述可动部缺口与所述固定部缺口对置,在所述固定部缺口与所述可动部缺口之间形成有圆筒状的电池壳体定位空间,在所述基座的与所述电池壳体定位空间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在垂直方向上贯穿所述基座的圆形通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将电芯插入电池壳体时使用的电池壳体定位模块和具有该模块的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圆筒电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电池,在其生产过程中,将电芯插入到电池壳体中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这一工序被称为电芯入壳工序。在此工序中,由于电池壳体存在尺寸偏差以及电池壳体没有被稳定地定位,存在如下情况:在将电芯插入电池壳体的过程中,电芯的边缘与电池壳体开口部发生剐蹭而造成电芯变形,使电芯难以进入电池壳体,且进入后电芯表面被划伤。电芯表面的划伤在电池受到外力作用时,很可能会造成电池内部短路,影响电池的安全性能,而电池的安全性能是衡量电池特性的重要指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壳体定位模块和具有该模块的安装装置,该电池壳体定位模块能够对电池壳体进行可靠的定位并在电池壳体外径尺寸有偏差时吸收由此偏差引起的定位偏差,该安装装置能够将电芯准确地插入电池壳体,避免电芯在插入电池壳体时与电池壳体的开口部剐蹭而造成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式的电池壳体定位模块,所述电池壳体定位模块具有基座、固定部以及可动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可动部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上表面上,所述固定部相对于所述基座保持固定,所述可动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在水平方向上进行位移,在所述固定部上形成有固定部缺口,在所述可动部上形成有可动部缺口,所述可动部缺口与所述固定部缺口对置,在所述固定部缺口与所述可动部缺口之间形成有圆筒状的电池壳体定位空间,在所述基座的与所述电池壳体定位空间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在垂直方向上贯穿所述基座的圆形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壳体定位模块,能够通过可动部的弹性形变或移动而根据电池壳体的尺寸调整电池壳体定位空间的大小,从而吸收电池壳体外径尺寸的偏差,并能够对电池壳体进行可靠的定位。另外,通过在所述电池壳体定位空间的底面的范围内形成穿透所述基座的圆形通孔,从而在电池壳体插入电池壳体定位空间时,电池壳体的轴向端部与通孔周边的基座抵接,电池壳体被沿着轴向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式的电池壳体定位模块为,所述可动部经由弹性部件连接于所述固定部,通过所述弹性部件,所述可动部能够以扩大或缩小所述电池壳体定位空间的方式在水平方向上位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壳体定位模块,能够利用弹性部件作为可动部,以简单的结构构成电池壳体定位模块,能够吸收电池壳体外径尺寸的偏差并对电池壳体进行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式的电池壳体定位模块为,在第二方式的电池壳体定位模块中,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可动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壳体定位模块,以简单的结构构成电池壳体定位模块,能够吸收电池壳体外径尺寸的偏差并对电池壳体进行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式的电池壳体定位模块为,所述基座大致形成为平板状,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基座一体成型或者通过连接部件固定于所述基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壳体定位模块,能够通过简单且紧凑的结构构成电池壳体定位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式的电池壳体定位模块为,所述可动部套嵌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中,所述弹簧设置在形成于所述可动部的弹簧收纳孔中,所述弹簧的一端从所述弹簧收纳孔伸出而抵接于所述固定部,另一端对所述可动部施加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新能源(无锡)有限公司,未经松下新能源(无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6747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预混冷凝锅炉烟气处理及余热回收装置
- 下一篇:导线束及连接了导线束的基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