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覆膜机用除粉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320832872.9 | 申请日: | 2023-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94058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黄圣展;孟小林;马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深发印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23/00 | 分类号: | B41F23/00 |
代理公司: | 安徽宏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50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39000 安徽省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覆膜机用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设备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覆膜机用除粉机构,包括外壳体、固定在外壳体两端的侧盖、固定在侧盖外侧的安装架和开设在安装架上的安装孔,所述外壳体的下端呈开口状,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内壳体,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所述外壳体的上端可拆卸安装有集尘滤盒,所述外壳体的右侧设置有建立气流通道定向循环流通的导流机构。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循环气吹式除粉结构,可将印刷物表面附着的粉尘进行综合的去除操作,同时整个除粉过程中降低了划痕、压痕和凹痕等缺陷的产生,既提升了除粉机构除粉的效果,同时也提升了印刷物加工后的成品率和成品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设备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覆膜机用除粉机构。
背景技术
印刷半成品出来后,一般都会在上面喷粉,目的是为了让叠在一起的纸张不会粘张,但是在覆膜工序的时候,如果粉太多,会导致覆膜效果不好,可能会出现覆膜效果起雪花,或者覆膜不牢,因此覆膜之前在全自动覆膜机上要进行除粉操作。
而目前设备上所使用的除粉机构常规采用物理方式除粉,轮子走过来,轮子上面有个毛刷装置,轻轻除粉,太重会容易刮花印刷表面,还有一种如申请号为CN201822247830.0,专利名称为一种自动预涂膜覆膜机用的除粉装置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所记载的辊式除粉结构,这两种除粉机构均难以高效的去除印刷品表面的粉末,同时易使得印刷物产生划痕、压痕和凹痕等缺陷。
有鉴于此,设计制造出一种能够免伤去除印刷物表面粉末的除粉机构,在全自动覆膜机中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传统的全自动覆膜机用除粉机构,除粉效果欠佳,同时易导致印刷物产生加工缺陷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全自动覆膜机用除粉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覆膜机用除粉机构,包括外壳体、固定在外壳体两端的侧盖、固定在侧盖外侧的安装架和开设在安装架上的安装孔,所述外壳体的下端呈开口状,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内壳体,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所述外壳体的上端可拆卸安装有集尘滤盒,所述外壳体的右侧设置有建立气流通道定向循环流通的导流机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导流机构包括设置在外壳体和内壳体右侧之间的气腔、固定在外壳体右侧的支撑托架、安装在支撑托架上端的无刷微型气泵、安装在无刷微型气泵进气端且与下插槽右侧相连通的吸气管和安装在无刷微型气泵出气端且与气腔相连通的出气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气腔的下端等距开设有多个排气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集尘滤盒右端开设有换气孔,所述集尘滤盒的内部右侧安装有覆盖换气孔的滤气棉,所述集尘滤盒的左端上方开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形成有与第二进气口相对应的第一进气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集尘滤盒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磁吸片,所述内壳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二磁吸片相贴合的第一磁吸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集尘滤盒的上端安装有对称分布的把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外壳体的下端外缘部分安装有引导滑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内壳体的下端可拆卸安装有呈倾斜分布的橡胶刮条,且橡胶刮条的下端朝向远离排气口的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深发印务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深发印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8328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泥胶砂压力试验机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球墨铸铁井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