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垃圾箱开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320915406.7 | 申请日: | 2023-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95663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胡韦国;陈有柏;薛明辉;罗成;刘建军;杜跃;严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弘企汇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1/16 | 分类号: | B65F1/16;B65F1/14 |
代理公司: | 佛山知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483 | 代理人: | 刘志华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元***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垃圾箱 开门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垃圾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智能垃圾箱开门结构。其技术方案包括:智能垃圾箱本体,所述智能垃圾箱本体的内部端面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在Y轴两两相邻之间安装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外壁上安装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安装在上门板的外壁两侧,所述第二滑块安装在下门板的外壁两侧,所述下门板的一端安装在上门板的内侧,所述上门板、下门板和智能垃圾箱本体内端面之间通过多连杆机构连接,所述多连杆机构上设置有L型连接板。本实用新型有效降低了上下开门顶部空间需求,降低了整体垃圾箱的顶部空间,通过多连杆机构将门开口尺寸最大化,运行可靠稳定,通过对电动推杆控制可有效避免夹伤人手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垃圾箱技术领域,具体为智能垃圾箱开门结构。
背景技术
每个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在一些垃圾管理较好的地区,大部分垃圾会得到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无害化处理,而更多地方的垃圾则常常被简易堆放或填埋,导致臭气蔓延,并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体,所以垃圾分类处理就显得格外重要。
分类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废弃物分流处理,利用现有生产制造能力,回收利用回收品,包括物质利用和能量利用,填埋处置暂时无法利用的无用垃圾,从国内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我国也已在2019年6月25日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规入法,并在上海首先推出垃圾分类。
在目前智能垃圾分类箱领域,智能垃圾分类箱基本都是通过电动推杆斜连接门板,推杆收缩时,门板绕顶部轴旋转,门板与门框形成一个角度,可投放物体,这种形式,开口处空间较小,使用过程中电动推杆易卡死,造成结构损坏,关门时不当操作会夹伤人手,为此我们提出智能垃圾箱开门结构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垃圾箱开门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智能垃圾箱开门结构,包括智能垃圾箱本体,所述智能垃圾箱本体的内部端面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在Y轴两两相邻之间安装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外壁上安装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安装在上门板的外壁两侧,所述第二滑块安装在下门板的外壁两侧,所述下门板的一端安装在上门板的内侧,所述上门板、下门板和智能垃圾箱本体内端面之间通过多连杆机构连接,所述多连杆机构上设置有L型连接板,所述智能垃圾箱本体的内部底端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安装在L型连接板上。
通过一系列结构的配合设置,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两段式门板上下联动,有效降低了上下开门顶部空间需求,上下开门式,投口的空间最大化,降低了整体垃圾箱的顶部空间,通过多连杆机构将门开口尺寸最大化,利用平行四边行原理,通过多连杆机构,对对角线尺寸进行控制,可带动上门板和下门板上下移动,运行可靠稳定,通过对电动推杆控制可有效避免夹伤人手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块的端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与导向杆的外壁之间为间隙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块的端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与导向杆的外壁之间为间隙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门板的外壁与上门板的内侧壁之间为间隙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门板的一端外壁两侧均安装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另一端安装在条形槽孔内,且限位柱的外壁与条形槽孔的孔壁之间为间隙连接,所述条形槽孔开设在上门板的外壁两侧。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表面设置有限位开关。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块的下方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安装在智能垃圾箱本体的内部端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弘企汇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弘企汇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9154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皮下隧道引导器及其组件
- 下一篇:一种红蓝光治疗仪用支架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