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一种净化或萃取粘性流体的离心萃取器无效
申请号: | 85100183 | 申请日: | 1985-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0183B | 公开(公告)日: | 1987-06-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慎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11/04 | 分类号: | B01D11/04 |
代理公司: | 清华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文群,姚桂芬 |
地址: |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净化 萃取 粘性 流体 离心 | ||
本发明属于对粘性流体进行净化或萃取的化工设备。
当需要从粘性流体中除去有害杂质或从中提取有用组分时,可让粘性流体与一种与之不互溶的溶剂相接触,使其中有害或有用组分溶于溶剂相中再经分相,除去溶剂相而使粘性流体得到净化或从中提取有用组分。目前处理粘性流体有的采取搅拌釜,这种设备用机械搅拌,重力澄清分相,其缺点是混合与澄清分相效率均不佳,产品质量不稳定。
原子能出版社出版的由叶春林编著的《圆筒式离心萃取器》一书中指出:我国大连213研究所设计了XS-34(转筒内径为34毫米)和XS-70用于铀、钍的萃取分离,处理体系中的轻相是磷酸三丁酯-煤油,重相为含铀、钍、酸的水溶液,体系的粘度在数十厘泊以下,这种离心萃取器由转筒和外壳组成的,转筒下部为澄清室,外壳下部的内壁和转筒下部的外表面构成环隙空间为混合室,转筒上部有两相的相堰和堰段,堰段有两相各自的流动孔道,外壳下部有两相各自的进口管,上部有两相各自的收集环和出口管,这种离心萃取器堰段上两相孔道截面积比例为轻/重=1/1.2,外壳上部两相收集环的高度比例为轻/重=1.5/1,这种离心萃取器只能用于萃取或净化粘度为数十厘泊以下的流体。
本发明的任务是对上述的离心萃取器进行改进,改进后的离心萃取器可用于净化或萃取高粘性的流体,可实现生产的连续化。而且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溶剂消耗,减轻劳动强度。
本发明的要点在于对一般离心萃取器(指只能萃取或净化粘度为数十厘泊以下流体的离心萃取器)做了如下改进:在转筒内为减少粘性流体的阻力,增加了粘性流体在堰段流动孔道截面积2~4倍。附图1为转筒上部堰段上两相各自流动的孔道示意图,图中1为粘性流体(重相)孔道,2为溶剂相(轻相)孔道;增大粘性流体收集环高度和出口管直径1~3倍,附图2为离心萃取器外壳,图中3为粘性流体收集环,4为溶剂相收集环,5为粘性流体排出管,附图3为单台离心萃取器示意图,图中6为粘性流体进口,7为溶剂相出口,8为粘性流体出口,9为溶剂相进口,若几台离心萃取器串联,则两种液相互为逆向流动,附图4为六台离心萃取器串联示意图,粘性流体从第一台离心萃取器进口10进入,依次向最后一台离心萃取器流动,由第六台出口12排出,而溶剂相由第六台离心萃取器进口13进入,与粘性流体依次做相反方向流动,由第一台离心萃取器出口11排出。两相流体在每台离心萃取器中都经过混合与澄清,粘性流体中被提取的组分从第一台离心萃取器向后逐级减少,而该组分在溶剂相中的浓度则逐级沿着相反的方向逐级增加,借以达到对粘性流体的净化或萃取。
实施例1,用转筒内径为34毫米的离心萃取器五台串联,用于净化光气法生产的聚碳酸酯胶液,胶液粘度为900厘泊,用无离子水进行逆流洗涤,除去其中的氯化钠,可使聚碳酸酯胶液中氯离子从1200ppm降至15ppm。
实施例2,工业规模的离心萃取器单台使用,以无离子水洗涤光气法生产的聚碳酸酯胶液(粘度为12000厘泊)四次,可使胶液中氯含量由2000-7000ppm降至20-80ppm。
实施例3,工业规模的离心萃取六台串联,用无离子水洗涤光气法生产的聚碳酸酯胶液(粘度为7000厘泊),可使胶液中的氯含量由2000-7000ppm,降至10-50ppm。
本发明的离心萃取器,在工业生产中可处理高达12000厘泊粘性流体,因此特别适合于高分子合成、石油、轻工和食品等工业对粘性流体的净化或萃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0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湿-气多功能敏感陶瓷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电容式位置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