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用型煤的加温器无效
申请号: | 85100209 | 申请日: | 1985-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0209B | 公开(公告)日: | 198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吴标;王照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民用航空北京管理局;中国人民解放军86001部队;煤炭工业部煤炭加工利用局 |
主分类号: | F24H3/12 | 分类号: | F24H3/12;F24H9/20 |
代理公司: | 煤炭部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赵家廉,廖立全 |
地址: | 北京市首***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型煤 加温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型煤对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和特种设备以及各种车辆进行加热保温的加热装置。
以往几十年,在航空部门一直沿用以汽油为燃料的地面加温机或加温炉。这些装置不仅耗费汽油量很大,加温时间长,设备笨重,操作困难,而且点燃容易引起事故,烧伤人员损坏设备。在八十年代初国内研制过用汽油作燃料的加热盒和汽油加热器,但均因是以汽油为烧料而存在能耗高,安全差的缺点。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于1983年在国内研制了一种利用型煤为燃料的加温器。这种由壳体、炉盖、金属隔网保温层等部件所组成的加温器,有耗能低、操作简便等优点,但是经过试用,在温度控制,散热效果,安全性能等方面还达不到在航空发动机上使用的要求。
美国专利4471751号所公开的一种盒式炉,包括有壳体、炉膛壁、耐火保温层,且壳体与炉膛壁之间有通风道,壳体底部开有圆形通气孔,炉膛下部装有防火网。这种加温器虽然可以用煤作为燃料,但是在燃烧时有明火,因而不安全,不宜于在航空发动机或其他有可燃气体存在的设备中作为加热保温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型煤为燃料的加温装置,并且能达到自动控制恒定温度,确保航空发动机的加温安全。
本发明的主要内容是耐火保温层是衬在炉膛壁上,壳体上部装设有带通风孔的炉盖,炉盖上装有超温自动控制机构,炉膛上部装有双层不锈钢防火网,该网间布有硅酸铝棉,使明火或火星不致冒出,汽油、棉纱落在上面不致着火,炉膛的型煤也不致燃烧过快,使温度保持稳定,加温器壳体分为内外二层,外层布有压制凸起的散热气道,在壳体的外层上设有兼起二次通风作用的均匀分布的上、下两排散热孔。加温器底部亦装有不锈钢防火网,网的下部装有带倾斜角度坡形气孔的气道板。在壳体底部开有圆形通气孔,并有同样开孔风门调节板与壳体活动结合。在壳体上设有风门开度标志,可按当时当地气温将风门调在大、中、小任何位置,而燃烧时间保持在15~20小时。在风速12米/秒或加温器倒置特殊情况下,不致着火仍能照常加温。
本发明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以伊尔-14飞机一台发动机一次加温开车推算,用加温器5个,可节省航空汽油36公斤。用加温机工时消耗6个工时,而用加温器仅2个工时。本发明与特制的低硫型煤配合使用,对机械无腐蚀,对环境无污染。该加温器不仅适用于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加温,而且适用各种车辆、坦克、船舶发动机的加温和边防哨所、坑道、库房的干燥保温。
本发明在有关单位做过工业性试验,技术性能达到了使用要求。
如在冬季露天停放的飞机上试验,当风速为1~8米/秒,加温器放置燃用15小时以上,加温器使用效果如下:(以伊尔-14型飞机为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民用航空北京管理局;中国人民解放军86001部队;煤炭工业部煤炭加工利用局,未经中国民用航空北京管理局;中国人民解放军86001部队;煤炭工业部煤炭加工利用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0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高度调节装置
- 下一篇:导电复合陶瓷蒸发舟的制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