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报文组分布式电话交换系统无效
申请号: | 85100298 | 申请日: | 1985-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0298A | 公开(公告)日: | 1986-07-30 |
发明(设计)人: | 郑纪蛟;张德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M3/00 | 分类号: | H04M3/00;H04L11/00 |
代理公司: | 浙江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连寿金 |
地址: |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报文 组分 电话 交换 系统 | ||
报文组分布式电话交换系统是一种基于报文组交换(Packet Switch)的原理,采用争用总线传输方式的电话交换系统。
目前所采用的纵横制电话交换系统和电子程控电话交换系统是基于线路交换(Circuit Switch)原理的系统,系统中的每只话机均需占用一对专线,直接与交换机相联,由该交换机集中进行电话链路的转接。
这种系统必须采用价格较高维护量较大的多芯电缆线,庞大的集中式交换机及相应基建,备用电源、机架、机房等设施,它几乎无过载能力。另外,纵横制电话交换系统还有接通时间慢,电气触点多易磨损等缺点。
七十年代后期在工业发达国家所使用的电子程控交换机由于使用了计算机和集成电路技术,取消了活动触点,具有转接速度快和程序控制功能。
语音数字化是电话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在传输方面所采用的技术一种是对线路的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方式,该方式中各时间片与各信之间有固定的对应关系;另一种技术是载波侦听多重访问/碰撞检测(CSMA/CD)方式,这是一种按照争用总线的原则使用全部传输线带宽的技术。以上二种方式都可以提高线路的利用率。
在交换技术方面,数字式电话系统可用空间分隔(Space Division)和时间分隔(Time Division)二种类型的交换制式;时间分隔制的典型例为数字存储交换(Digital Memory Switch)机,这也是一种集中式的高速交换方式。
上述内容可以进一步参考:
·“Time Division Digital Bus Techniques
Implemented on Coaxial Cable”,N.B.
Meisner et al in Proceedings of
Computer Networking Symposium,
Dec.15,1977,PP112-117;
·“Time Space Time(TST)Control Store,”
U.S.Patent # 3,956,593,May11,1976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iminating
Conflicts on a Communication Channel”
U.S.Patent # 4,199,661;May5,1978
·“Schaltungsanordnung zur hin-und
hergehenden Signalubermittlung in
Fernmeldeanlagen”
DEUTSCHES PATENTAMT DT26 02 080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使数字化电话交换系统分布化,信号传输单线化。该系统具有现行市话系统中本地交换系统的全部功能和程控功能,与现行市话系统兼容,可替代现行本地交换系统或联于本地交换机扩充其话机门数。
报文组分布式电话交换系统是基于数字化语音报文组在总线上传输的方式,结合语音传输的特点,在CSMA/CD方式的基础上使用专用的数字语音传输规程。该规程中的呼叫,拆线及传输控制信息帧均用应答方式,而语音信息帧在保证通话质量的前提下允许丢失。
本数字化电话交换系统的交换功能是由挂在总线上的具有A/D变换,虚话路转接,程控和传输功能的诸分接机和转接机所提供,是不同于模拟式传输的音频选频呼叫交换系统,也不同于数字化同步时分制交换系统的技术。
本系统包含单子系统(图1)或多个子系统(图2),每个子系统由一根传输线、一个或多个分接机和共同的转接机组成。
图面说明:图3表示分接机的原理图。图中a、b……n为各个用户的话机,1为话机接口,2为A/D变换,3为预处理,4为发送,5为传输线,6为接收,7为后处理,8为A/D变换,9为控制,10为铃流呼叫,11为电源及后备电源。其中2、3、4组成发送系统;6、7、8组成接收系统。
图1表示单子系统的构成,图中1为电缆线,2为转接机,3、4、5……为分接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0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械零件表面的微精加工
- 下一篇:含微量钛的控冷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