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四氟乙烯和偏氟乙烯共聚物的薄膜、制备方法及应用无效
申请号: | 85100445 | 申请日: | 1985-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0445A | 公开(公告)日: | 1986-07-09 |
发明(设计)人: | 周仁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J5/18 | 分类号: | C08J5/18;B32B27/28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专利办公室 | 代理人: | 邬震中,石家荣 |
地址: | 上海市零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乙烯 共聚物 薄膜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是一种氟塑料的薄膜。氟塑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耐寒性、耐酸、耐碱等性能,是塑料中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品种,可以通过各种加工方法制备板、棒、管、薄膜、涂层等,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部门中。然而,厚度为2-5微米的氟塑料薄膜,由于制作难度高,至今未见报导及使用。
本发明利用一种四氟乙烯和偏氟乙烯共聚物。我们添加一系列有机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与上述共聚物配成溶液。具有优异的成膜性。用简便的制膜方法,得到了2~8微米厚度的薄膜。采用的四氟乙烯和偏氟乙烯共聚物的组成,其中四氟乙烯占重量的8~50%偏氟乙烯占重量的92~50%。共聚物的推荐组成,其中四氟乙烯占重量的15~35%,偏氟乙烯占重量的85~65%。所添加的有机溶剂是采用C3-C4脂肪酰胺,如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等,C3-C6脂肪酮,如丙酮、丁酮等溶剂中的二种或二种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成膜的工艺工程包括一个溶液制备,共聚物在溶液中浓度为重量的0.5%~2%,将该溶液在玻璃板上浇铸成膜,薄膜厚度为2~8微米,成膜温度100~200℃,时间30~60分钟。
四氟乙烯和偏氟乙烯薄膜,无色透明,透红外光,尤其在7微米以下的红外光是透明的。该薄膜在浓盐酸,氢氟酸、硝酸、硫酸、磷酸、苯酚。50%氢氧化钠溶液,苯、醇、胺等溶液中有良好的耐化学试剂和耐溶剂性能,薄膜强度达100~500kg/cm2,薄膜的折射率为1.39~1.42。
本发明的上述薄膜可与各种材料组成复合材料,不仅可以复合在木材、玻璃、金属等材料上,也可以复合在一些强度低,脆性的材料上以防潮气,腐蚀性气体的侵蚀,提高材料的强度,扩大它们的使用范围。还可作为红外材料、金属、晶体等的防潮、防腐蚀保护材料。例如,在热释电红外摄象管中的靶面材料中,原来靶面材料为硫酸三甘钛单晶(简称TGS),热电性能一般与单晶的厚度成反比,对TGS有一定的自持强度的厚度为30微米,即使这样厚度的TGS,不仅制作困难,而且极易受震动而破裂,产品的成品率低,使用范围也受到限制,在使用2~5微米上述薄膜复合后靶面厚度可减为12微米,摄象管的灵敏度和分解率大幅度提高,在温差1℃时的分辨率从120线提高到220线,靶面也不易破裂,扩大了它的使用范围。
实例步骤
将四氟乙烯和偏氟乙烯共聚物溶于混合溶剂中,待完全溶介后注入带有边框的玻璃平板上(300×200mm),在烘箱中一定时间内升温至一定温度,恒温一定时间,取出冷却。从玻璃板上取下一定厚度的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0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渣熔铸一次成型拐轴工艺与设备
- 下一篇:碳还原法制备二价铕激活的氟氯化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