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编辑伺服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5101070.9 | 申请日: | 1985-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04949B | 公开(公告)日: | 1989-08-02 |
发明(设计)人: | 柱野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11B15/467 | 分类号: | G11B15/467;G11B27/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先春 |
地址: | 日本国大阪府***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编辑 伺服 方法 | ||
本发明是磁记录再生装置汇编编辑的编辑伺服方法。
磁记录再生装置(VTR)的汇编编辑,即通称的连续记录功能,至今仍是家用VTR所不可缺少的。特别是8毫米的摄象机式VTR,更把这种功能视作生命。
此种汇编编辑,一般是从未记录部分向已记录部分稍许回绕磁带(记录媒介物),经从编辑开始后的短时间(约1~2秒)准备状态磁头伺服系统为记录状态,主动轮伺服系统为再生状态),转移到记录状态。此时,控制旋转磁头的磁头伺服系统,仅保持与应记录的图象信号的垂直同步信号相位同步就可以了;然而,移送磁带的主动轮伺服系统从准备状态向记录状态移动时,伺服系统不产生混乱以及控制信号记录节拍不发生偏差,是状态切换的必要条件。
下面,从第1图、第2图的已知例说明编辑时主动轮伺服系统的动作。
第1图是进行主动轮伺服系统信号处理时的主要方框图。1是分频器,2是第1门电路,3是开关电路,4是延迟器,5是相位比较器,6是第2门电路。
第2图是第1图的信号波形图。
参照第2图的波形说明第1图的构成和动作。分频器1输入主动轮马达的旋转检测信号(FG信号)S1以略等于再生控制信号(再生CTL信号)S3的频率分频,产生PG信号S3。在编辑时的准备状态(“H”),由状态切换信号S4打开第1门电路2,用再生CTL信号S3复位分频器1,使PG信号S3的再生CTL信号S2的相位差与FG信号S1的1周期以内的相位配合。开关电路3,在准备状态时选择切换输出再生CTL信号S2;在记录状态(“L”)时选择切换输出PG信号S3。开关电路3的输出S5,通过延迟器4,只延迟规定时间T1,形成信号S6,与相位比较器5中形成的梯形波信号S9进行相位比较,在相关的相位周期,在倾斜部的中心取样。而且使形成梯形波信号S9的旋转磁头的基准信号(或位置检测信号)S7,与再生CTL信号S2的相位相配合。在准备状态时,通过切换信号S4打开第2门电路6,基准信号S7作为相位比较器5的基准输入;在记录状态时,相位比较器5本身产生的内部基准信号,作为其基准输入。在这里,内部基准信号的产生,是采用了2进计数器,使相位比较器5成为数字化的相位比较电路,通过译码其计数值,就能很容易地实现。前述基准信号S7在记录状态时,当然是作为记录控制信号使用。
采用上述结构,在编辑的准备状态,旋转磁头的基准信号S7和再生CTL信号S2的相位比较产生的相位误差信号S10,跟踪控制主动轮马达;在状态转移后的记录状态,内部基准信号和PG信号S3的相位比较产生的相位误差信号S10,控制主动轮马达,对磁带进行定速控制。因此,可把状态转移时的控制信号记录节拍偏差和伺服系统的混乱,限制在最小程度。然而,就已有技术的构成来看,因为状态转移时的伺服系统混乱,发生在FG信号S1的一周期,当FG信号S1的频率不能很高时,就存在伺服系统混乱加剧的缺点。当再生已编辑记录的磁带时,在接头处同样产生伺服系统的混乱,由于再生画面的瞬间混乱,因此编辑次数多时,就会形成不稳定画面。同时,在准备状态时的跟踪,要使再生CTL信号S2与基准信号S7(即记录控制信号)相位同步,由于种种原因(例如,磁带及VTR的老化,温湿度变化,VTR间互换性的差异等),跟踪条件的偏差,也会引起同样的问题。另外,对不要控制信号,而按照旋转磁头的再生输出(例如,再生FM信号或跟踪用监控信号等)检出跟踪误差信号,进行跟踪伺服控制的新型VTR来说,还存在着不能适用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用控制信号的新型VTR的编辑伺服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10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针腔防堵块免泄漏穿透部位的一体塑制容器
- 下一篇:无线数据接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