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视频显示系统无效
申请号: | 85101875.0 | 申请日: | 1985-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09700B | 公开(公告)日: | 1990-09-19 |
发明(设计)人: | 岛田聪;渡边裕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3/12 | 分类号: | H04N3/12;H04N9/1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先春,许新根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品***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视频 显示 系统 | ||
概括地来说,本发明与视频显示装置有关;具体地来说,本发明是关于这样一种视频显示系统,在该显示系统中,显示单元是按二维形式或者说是按X-Y矩阵形式排列的,为显示所需的图象,上述的显示单元分别被所要求的数据(视频信号)所激励。
这样的视频显示装置已被提出来实用,即显示装置中的显示单元是按X-Y矩阵形式排列的,为显示所需的图象,这些显示单元分别被所要求的数据所激励。
同一个申请人提出了下的显示单元可被用于上述的视频显示装置。
参考附图1至附图4。它们分别是荧光显示单元的前视图、沿A-A线切断的剖面图、沿B-B线切断的剖面图和显示单元部分切开后的透视图。在这些图中,数码1表示显示单元的玻璃封装,它们是由前极1A、后盖1B和侧墙1C所构成的。在玻璃封装1里面装有一组荧光显示点2(2R、2G、2B),有一组与上述的荧光显示点相对应的阴极K(KR、KG、KB)和一组对应的第一栅极G1(G1R、G1G、G1B)、以及一个公用第二栅极(加速电极)G2。显示点上的每一个单点都是由涂在玻璃前极1A内壁上的荧光物质层构成的。在内壁上共有三个显示单点2R、2G和2B,它们分别对应于红、绿、蓝三个荧光单点。下面参考附图5做更详细的描述,碳激层3是导电层,它是以边框的形成被印刷在前板1A的内壁上。再用红色、绿色和蓝色的荧光物质采用印刷的方法涂敷在碳敷层3所形成的边框内以形成显示点。荧光物质层也部分地重叠于碳敷层3上。上述的荧光物质层又通过一层胶膜被金属底层(即敷铝层)所覆盖。此外,对应着上述荧光物质层所构成的显示单点2R、2G、2B,在后盖1B内壁上布有线状阴极KR、KG、KB和第一栅极G1R、G1G、G1B。在后盖1B上,也布置有对应于第一栅极G1R、G1G和G1B的公共第二栅极G2。举例来说,每个线状阴极的构造是这样的,即是在一根加热钨丝上涂敷一层能发射电子的物质-碳酸盐。每个线状阴极是被拉紧地架于导电支架6和7之间,支架6和7分别地布于后盖1B的两侧。每个线状阴极的一端固定于导电支架6上,而在另一导电支架7上做有弹性支柱7A,每个线状阴极的另一端则被固定于7A上。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温度的上升而造成的线状阴极均匀伸长的问题,因有了弹性支柱7A的补偿而得到了解决,因此上述的线状阴极就不会松弛。第一栅极G1R、G1G和G1B都是做成半圆筒形状,圆筒的柱面对着各相对应的线状阴极,在上述的柱面上,又按预定的间距纵向地刻有许多狭长的切槽8。狭长切槽8的作用是能使从线状阴极发射出来的电子穿过切槽被传送。在第二栅极对应着第一栅极G1R、G1G、G1B的那部分也被做成带有狭长切槽的柱面形状,每个切槽的位置都正对着第一栅极狭长切槽的位置。根据上述的介绍,第二栅极的狭长柱面切槽9R、9G、9B的结构如下所述,即它们的柱面与各对应的第一栅极G1R、G1G、G1B是处于同一圆心上。按上述的结构,就能使由线状阴极发射的电子束笔直地穿过第一栅极和第二栅极的切槽8和9,并沿着切槽的方向护散开来。从另一方面来讲,如果第二栅极上做有狭长柱面切槽那部分不是被做成柱面形状的,而是被做成平面形状(如附图6所示)。在这种情形下,由阴极发射的电子束在穿过第二栅极后,虽也是沿着切槽的方向扩散开来,但是其护散所形成的曲线向内弯曲(如图中虚线30′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公司,未经索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18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直流电气铁路的供电设备
- 下一篇:接触式等离子割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