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地下矿物油蕴藏的扩增收采法无效
申请号: | 85101901 | 申请日: | 1985-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1901A | 公开(公告)日: | 1987-02-04 |
发明(设计)人: | 海涅曼Dr·HeinzKonig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茨化工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17 | 分类号: | E21B43/17;E21B33/13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巫肖南,李雒英 |
地址: | 澳大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矿物油 蕴藏 扩增 收采法 | ||
本发明是关于地下矿物里蕴藏的扩增收采方法,做法是在进行热水与/或、蒸气堵法时,有选择性地及可逆地减低渗透性。
蒸气堵法和热水堵法都是EOR方法(EOR=石油扩增收采法),用来获取蕴藏的矿物油,主要用于生产较重质石油或焦油。为了要达至一良好的最后收采率,堵介质(蒸气或水)对油的淌度比率必须降低。这步骤是在热水堵法和蒸气堵法中进行是利用堵介质的热量来加热蕴藏物。由于增加温度使油的粘度下降得比堵介质的粘度为大,这就可改进淌度比率和达至增加最终收采到的蕴藏石油量的效果。
在蒸气堵和热水堵的理想情况下,加了热的地带会在蕴藏中均匀扩散,而堵介质会均匀地将石油排出至生产油井。但是,实际应用上,情形永远不是这样,因为沉积层并不均匀,并包括了有不同特性的地层、也可能被渗透性嵌入物所分离。渠道会因此形成部分的堵介质会在其中流动得较快而过早地抵达生产井。这种情形是要防止的;如根据美国发明专利第4,250,963号,用蒸气与一陪伴的单体(例如苯代乙据)进行;苯乙烯可在低于120℃,在热流前端聚合形成聚苯乙烯。这方法和很多类似的聚合方法的缺点,就是聚合过程是不可逆的意思是石油积聚层将会在这一点更加闭塞。
根据美国发明专利第4,232,741号,有一非常复杂过程,利用产生氮气物质,一表面活性物质,一PH控制系统和一释出酸液物质来在地下地层一有利处生产出泡沫,也同样地阻塞地层孔道。此等复杂方法除了在大部份仍未明的地下构造难于进行外,泡沫结构也会造成不可逆性阻塞,持续性会与泡沫存在期一样长。在泡沫分解后,地下构造又变成可渗透性,渠道之形成又再出现。
形成渠道之另一原因,也就是无法有效采得蕴藏石油的原因是,水气的密度比油低得多,造成蒸气的前舌有进占蕴油层上部的倾向,及以狭窄手指形状到达生产井。根据加拿大发明专利第1,080,614号,预防方法是将注射入的水蒸气(一般带有或多或少的水),分隔为气相与液相,再将液相注入高于气相的结构层内。除了器材的额外开支外,这里的气相也有上游与液相竞争的倾向,造成堵介质再次避开蕴油层的底部。假如这蕴油层并不均匀,在通常情况下气相形成难于预料的手指状,而跑在液相前,来形成渠道。
与这相对比的是,现在已可发现一可将石层内最高渗透性地点的渗透性,有选择性地及有可逆性地降低,来作为一生产地下蕴藏的石油的方法。将石块对堵介质的渗透性减低,能与降低堵介质对油的淌度比率均等,其结果是导致最后可收采到的石油量增加。
因此,本发明的题目实际上就是一增加收采地下石油蕴藏的石油增产方法,运用有选择地及可逆的减低渗透性和热水堵法及/或蒸气堵法,而液/气的注射(最少间作性地)进石层是经过一或多个钻孔,这堵介质内藏有在石层温度时,几乎不溶于水或不溶于油的一或多样物质的活跃份量,但在热水或水蒸气里,此物质就很容易溶化,同时,此物质的熔点是高于石层的温度;此物质与热水或水蒸气共同穿插于石层内,并以固态沉淀的形式,暂时地及可逆地、并最好是在一个前进得最迅速的温度前锋处收缩石层内的孔道,直至后期到来的堵介质将此固体溶解或蒸发掉(这样的总效用就是将温度前锋向四方八面同化)。
根据本发明的过程,一种熔点比石层温度高的物质(通常高于80℃),会很容易溶解于堵介质热水内或在蒸气内有挥发性,但又几乎不溶于石层的原本温度,会透过注射井与热堵介质一起被迫进石层内,运输至温度前锋处,在那里冷却及固体化,就是起结晶作用,来减少堵介质在这地区的渗透性。在后来流到堵介质内,此物质又会根据其特性,溶化或是升华,然后堵介质与溶化了或蒸发了的物质又再次飘流,直至此物质在温度前锋处再度沉淀为止。此物质的固态沉淀和相伴的堵介质对石层的渗透性的减少是暂时性和可逆的;在石层内的堵介质内,将不断变易于沉淀及再溶或蒸发两极点间,而堵介质每次都为温度前锋点带来新物质供应。
最终能收采到的石油是由大面积有效的容积堵没效率Ev和于当地有效的排代程度Ed所决定。首先是先描述根据本发明,可增加堵没效率的物理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茨化工股份公司,未经林茨化工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1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苎麻脱胶酶产生菌的培养方法及应用
- 下一篇:新机械手翻斗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