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空气离子化除臭氧电极无效
申请号: | 85102037 | 申请日: | 1985-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2037B | 公开(公告)日: | 1988-02-03 |
发明(设计)人: | 黄振钧;王建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T19/04 | 分类号: | H01T19/04;H01T23/00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部专利法律事务所 | 代理人: | 孟庆铨 |
地址: |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离子化 臭氧 电极 | ||
1、一种由绝缘外壳〔1〕、导电针〔3a、3b〕等构成的能够产生高浓度负离子,同时能清除臭氧的电极,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绝缘外壳〔1〕内中部位置,安装一个带有高压引线〔4〕并有至少一个小通孔〔5〕的除臭氧极块〔2〕,在每个小通孔内固定有平行于孔壁的导电针〔3a、3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其特征在于除臭氧极块呈圆柱形,所说的小通孔均匀分布在圆柱面上并平行于除臭氧极块轴心。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说的电极,其特征在于除臭氧极块是由含有二氧化锰或氧化铜的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其特征在于导电针〔3a、3b〕分别安装在小通孔的轴心处,其尾部折成90°,并固定在除臭氧极块的后部,正中心小通孔内的导电针〔3b〕针尖伸出除臭氧极块〔2〕的前部,其余的导电针〔3a〕位于小通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医学院,未经苏州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20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铜锌合金表面的电抛光方法
- 下一篇:剩余活性污泥制蛋白质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