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沉井式垂直凝胶电泳池无效
申请号: | 85102249 | 申请日: | 1985-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2249A | 公开(公告)日: | 1986-09-24 |
发明(设计)人: | 周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28 | 分类号: | G01N27/28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悦 |
地址: |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井 垂直 凝胶 泳池 | ||
本发明是一种新颖的垂直管型和垂直板型凝胶电泳池。它是一种分析水平的分离工具,主要应用于生物学领域用来分离,鉴定蛋白质和核酸大分子物质。
垂直凝胶电泳是凝胶电泳的一种主要形式。此种电泳的方法是,首先把制备注好的凝胶管凝胶板垂直地安排在电泳池中,待分离的样品加到凝胶管的上端或板的样品槽中,然后接通电源,样品中的各种成份通过其在凝胶介质中的迁移率不同而得以分离。
垂直管型和垂直板型电泳池主要有两部分组成,电源和电泳池。电泳池分为上、下两个缓冲液池。一般把同凝胶管或凝胶板上口接触的缓冲液叫上缓冲液。盛装上缓冲液的容器称为上缓冲液池。把上缓冲液池中的电极称为上电极。反之,则称为下缓冲液,下缓冲液池,下电极。一般还有池盖,有的还设有热交换器。
六十年代初L.Ornstein和B.J.Davis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面做了开拓性的工作时至今日,传统的电泳池都是采用同样的结构方式。即使用上缓液池底板做为凝胶管架,套在凝胶管上的橡胶索环进一步把上、下缓冲液分开。这样上、下缓冲液就只能通过凝胶介质导电。但是,这种传统的结构方式存在一些共性的缺点:
1.安插和取下凝胶管时,都要将上缓冲池倒置,倒出池中液体,操作起来很不方便。
2.凝胶管全部插好在上缓冲液底板后,再一起浸到下缓冲液池中。这时就会在一些凝胶管的下口处形成气泡阻止电流通过凝胶。驱除这种气泡十分麻烦。
3.用来固定凝胶管和用来隔断上、下缓冲液的橡胶索环多半套在凝胶管的中上部位。一般在这部位样品比较集中,所以对热比较敏感,索环致使该段凝胶散热不良,这会引起样品的热变性而导致生物样品失活。
4.电泳池中的上、下缓冲液的液位通常处于不同水平,这种液体静压力差会在凝胶介质中引起潜流,造成一种类似柱层析的效应而干扰样品的电泳行为。有时甚至会使低浓度的凝胶从凝胶管中滑脱出来。
Hoefer公司的美国3,867,271号专利可以说是改变垂直型园管电泳池传统结构的一种尝试。它主要强调对凝胶管的冷却,结果在该池中每根凝胶管反而有两段必须套在橡胶索环中,结果使凝胶管有更多的部分得不到冷却。而且它的结构复杂,制造和使用都不方便。因而未见推广。1981年O.Vesterberg等的美国4248491号专利公布的电泳池结构方式与前述的美国3867271号专利一样,只不过它以矩形电泳池代替了前者的园形的电泳池。
目前所用的垂直板型凝胶电泳池大部份都是采用园管凝胶电泳池的传统结构方式。因而,上述园管凝胶电泳池中所存在的各种缺陷在垂直板型凝胶电泳池中往往同样存在。例如,美国的4290871和美国4292161号专利公布的电泳池都是如此。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颖的垂直型凝胶电泳池,此电泳池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能克服传统电泳池中所存在的缺点。
本发明所提供的沉井式垂直凝胶电泳池包括:一个下缓冲液池,它是一个上段细长,下段粗短,上端敞口,下端封闭的台阶形容器。其上、下两部分经一水平肩板连接成一体。在肩板上分布首一些供安插凝胶管或凝胶板的通孔。凝胶管或凝胶板借助橡胶索环以它们的下端安插在所说的下缓冲液池的通孔中。橡胶索环起隔断上下缓冲液和支持凝胶管或凝胶板的作用。在橡胶索环的孔的下方有一个向内的突沿,它可以控制凝胶管插入的深度。其下电极是可以移动的,且有一个相当大的排水体积的头部。其作用是借助于它放入和取出来调节下缓冲液池的液位,使电泳在液体静压力平衡环境中进行。上缓冲液池是一直筒形的容器,它是本电泳池的最大部件。电泳时所说的下缓冲液池连同安插于其上或安放于其中的部件一起沉放于上缓冲液池中。“沉井式”一词正由此而得名。
本发明设有热交换器,热交换器或是同上缓冲液池做在一起,做成一个带水夹套式的容器;或是做成冷却管分布在上缓冲液池中。这样,其热交换器之热交换面仅仅同上缓冲液接触、凝胶管或凝胶板的工作区段完全暴露在上缓冲液池中,其热量通过上缓冲液传给热交换器。这样就保证了样品在电泳全过程中不会遇到过热的环境。以上种种安排巧妙地克服了传统式垂直型凝胶电泳池的所有缺点。
用此电泳池电泳的操作程序如下:
第一步,向下缓冲液池加入缓冲液,使其液位达到橡胶索环的上口,再小心地依次向每个橡胶索环中插入制备好的凝胶管或板,这样就不会在其末端形成阻碍电流通过的气泡。
第二步,把下电极放入下缓冲液池,这时下缓冲液的液面就会上升到超过凝胶管或凝胶板上口的预定的高度。然后,把下缓冲液池沉放到上缓冲液池中,再向上池加入上缓冲液,其液面控制与下缓冲液池的液面等高,这样就防止造成液体静压力差而干扰样品的电泳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2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普氮制取超纯氮净化装置及工艺流程
- 下一篇:厚壁超高压容器用钢及其制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