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换相变极电机绕组设计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5102367.3 | 申请日: | 1985-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06593B | 公开(公告)日: | 1990-01-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城生;陈雪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K17/14 | 分类号: | H02K17/14;H02K19/12;H02K19/32 |
代理公司: | 华中工学院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为国,方放 |
地址: |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变 电机 绕组 设计 方法 | ||
1、一种换相变极电机绕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①有互差120°的三根射线(5)的透明转动圆盘(1)和重叠在一起的不转动的有许多同心圆的盘(2);
②不转动的盘(2)上的同心圆上标注电机槽数Q1的标记(3);
③转动的圆盘(1)与不转动的盘(2)同心放置,中心(4)为转轴;
④转动圆盘使某一射线(5)对准电机的第n槽时,另外两根射线(5)对准第槽和槽;
⑤每次同时取出电机定子圆周上对称的三个槽的线圈为一组;
⑥依次转动圆盘(1)次,取得全部绕组线圈的分组;
⑦作为一组的三个槽的线圈,在电机的极数2P≠6K(K=1、2、3…)时,分别属于三相;而在2P=6K(K=1、2、3…)时,属于同一相;
⑧若设计极比为2p1/2p2的双速电机,其2p1和2p2≠6K(K=1、2、3…)或者2p1和2p2=6K(K=1、2、3…)时,则双速下可分别接成△/接法,其中有6段线圈依次串联成一闭合回路,在2p1极下第一、二段线圈串联成A相绕组,第三、四段线圈串联成B相绕组,第五、六段绕组串联成C相绕组;在2p2极下第二、三段线圈串联为A相绕组,第四、五段线圈串联为B相绕组,第六、一段线圈串联为C相绕组;根据2p1、2p2极下的槽矢量星形图,使属于一个段的各线圈的矢量集中在小于120°电角度范围内,而同相的两段线圈的矢量集中在小于或接近于150°电角度范围内;
⑨若设计极比为2p1/2p2的双速电机,其2p1=6K而2p2≠6K(K=1、2、3…)时,则双速下可分别接成3Y、3Y+2Y接法,其中有9段绕组2p1、2p2极下均接成3Y,在2p1极下A1、A2、A3段绕组为A相三并联支路,B1、B2、B3段为B相三并联支路,C1、C2、C3段为C相三并联支路;在2p2极下A1、B1、C1段为a相三并联支路,A2、B2、C2段为b相三并联支路,A3、B3、C3段为C相三并联支路;根据2p1、2p2极下的槽矢量星形图,使属于一个段的各线圈的矢量集中在小于120°电角度范围内,同相的三并联支路的矢量同相位、同大小。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当2p1和2p2≠6K或2p1和2p2=6K(K=1、2、3……)时,在2p1、2p2中的多极数下,电机绕组的三角形顶点和三相电源点之间有串联星形部分作为调整绕组,每相串联星形部分线圈的矢量和滞后于同相三角形部分线圈的矢量和约30°空间电角度,以构成2p1/2p2极下△/接法的双速绕组。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当2p1=6K而2p2≠6K(K=1、2、3……)时,在2p2极下有两并联支路的串联星形部分(a相为A4、A5,b相为B4、B5,c相为C4、C5)作为调整绕组,使每相各线圈的矢量集中在150°电角度范围内,构成2p1/2p2极下3Y/3Y+2Y接法的双速绕组。
4、按照权利要求1、2、3所说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制造的电机,定子绕组有六根引出线,用两只三相开关就可以实现双速电机的变速切换,在2p1极下运行时,其中三根引出线接三相电源而另外三根开路;在2p2极下运行时,另外三根引出线接电源而原来在2p1极下接电源的三根引出线开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工学院,未经华中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236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