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一种治理含氰废水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5102690 | 申请日: | 1985-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2690B | 公开(公告)日: | 1988-06-01 |
发明(设计)人: | 黄颖;刘美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化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1/62 | 分类号: | C02F1/62;C02F1/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上海市梅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理 废水 方法 | ||
本发明系含氰废水的治理和综合利用问题。
金矿提金含氰废水。是金矿黄金生产中一种毒性大而又较普遍的废水,这种废水的特点是CN-含量高,其中总CN一般在500毫克/升甚至1000毫克/升以上。此外还含有大量SCN-离子和Cu++、Zn++之类的重金属离子。目前国内外对此种废水,尚缺乏较理想的治理方法。国内有些黄金生产地区,此种废水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是相当严重的,如能解决好这一问题,对发展我国黄金生产将有较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治理这种废水的措施,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破坏其中氰化物的方法,一种是回收利用其中一部分氰化物的方法,两者的经济效益有差别。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都不够完善,经治理后的废水,都不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1)破坏氰化物的方法:目前国内外比较常用的有漂白粉法或液氯-烧碱(或石灰)法,(“黄金”1980、4期56~61页),此法优点是操作管理比较方便。破坏废水中CN-和SCN-的效果也较好,缺点是治理费用较高,即使是其中费用最低的一种方法如液氯-石灰法(目前国内金厂峪金矿在采用4),处理1吨废水的费用也在4元左右。此外,采用此法给处理后水中残留的大量余氯,以及处理过程中产生的ClCN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二次污染问题,同时废水的铜、锌重金属离子,总量一般在300毫克/升左右,未能得到应有治理。
此外,其它破坏氰化物的方法还有电介法,臭氧法及过氧化氢法122缺点是成本太高,(特别是后两种方法),同时其中重金属离子也未得到治理,目前还较难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2)回收利用废水中一部分氰化物的方法;一般有直接酸化法和硫酸锌法1.3.6。前者是用硫酸将全部废水酸化到pH2左右,回收其中氰化物(目前国内采用此项方法的有山东招远金矿等单位);后者是用硫酸锌将废水中的一部分CN-转成Zn(CN)2沉淀,再用H2SO4分解Zn(CN)2沉淀回收NaCN和ZnSO4。这两种方法的经济效益都比单纯破坏法好,其共同缺点是CN-的回收处理不完全。废水中大量重金属离子和SCN-离子均未得到治理,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效果是不够好的。
在沉淀回收法中,还有利用SO2使废水中的Cu++形成CuSCN沉淀,然后将沉淀收集送冶金炉焚烧回收铜的,实际上,如果废水中的CN-未在通入SO2以前采用其它方法除去,则在通入SO2时,也将有CuCN沉淀形成。根据一般金矿含氰废水中Cu+:(CN-+SCN-)的比例情况。如不另外补加Cu+源,是不能将废水中的CN-和SCN-完全沉淀除去的。而废水中的Zn++,也不可能完全除去,从环境保护考虑。这样处理后的废水,是达不到排放标准的。
上述回收利用废水中一部分氰化物或铜的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只考虑回收利用废水中一部分有用物质,而没有考虑到使废水经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问题,因此这种经回收利用处理后排出的废水。其中CN-和Cu++、Zn++等重金属离子,都大大超过排放标准。特别是这种废水中通常含有大量SCN-离子。在回收利用方面,没有受到注意。
根据资料介绍7,加拿大的Inco研究室在1982年发表了一篇有关治理金矿含氰废水新工艺的报告。据介绍,该工艺采用SO2、空气和石灰,在常温下,可以迅速有效、有选择性地除去废水中的游离CN-和络合CN-,但不能或仅能很少地除去废水中的SCN-离子,经此法处理后的金矿含氰废水,其中CN-可达到排放标准。但其中含量达数百PPm的SCN-离子,未能得到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化工学院,未经华东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2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正反转换排气角度机构的叶片式气动马达
- 下一篇:水上行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