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手写汉字实时输入装置及输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5102853 | 申请日: | 1985-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2853B | 公开(公告)日: | 1988-07-13 |
发明(设计)人: | 金逸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逸平 |
主分类号: | G06F3/03 | 分类号: | G06F3/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上海市永***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写 汉字 实时 输入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是一种计算机识别书写字符的装置及方法。
近几年来,日本国对手写文字实时输入计算机的装置及方法进行了一些研究。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昭58-1280介绍了一种装置,其结构是在写字盘的下方支以数个压力传感器,根据各传感器受力分布的情况可计算出笔头在字盘平面上的座标。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昭58-64581介绍了另一种装置,其结构是使笔头部分发出光或超声波,在字盘的两角安装两个自动跟踪光源或声源的传感器,根据传感器转动的角度计算出笔头的座标。
以上二种装置不但结构本身比较复杂,且需用模/数转换器、运算放大器等电路,成本较高,使用条件也较苛刻。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昭57-125474介绍了一种在线汉字认识系统。该系统推荐一种输入装置的结构是用装在笔头部位的传感器去检测字盘发出的脉冲调制的电磁波,通过信号滤波能检测出笔头的座标。据说,所确定的座标还是比较精确的,但其结构也嫌过于复杂。特别是在写完一个笔画后,提笔高度需稍高,否则易将提笔后的笔头移动也误认为是有效笔画。
根据笔头座标方向的变化,可识别出所写的笔画。上述系统共归纳了42种笔画,且进而又归纳了72种用数个笔画组成的记号要素。当计算机将所写单字的笔画编组成的记号要素与存储在机内由记号要素索引的字典对照时,便可查出所写单字的目的代码。但是,用这种方法写一个“臣”字,就要用5个记号要素组成内码,即需要40位二进制码。笔画更多的字,码就可能更长。因此,不仅编制字典工作量大,为存储机内字典所耗费的内存开销也太大。此外,该系统的方法也难以辨认汉字中由相同笔画组成的同码字。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研制出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可靠的手写汉字输入装置。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要研制出一种能以极少的内存容量存储大量汉字及输出无一重码的输入方法。
本发明的组成如图1所示。当笔〔2〕与字盘〔1〕接触时,字盘上就有一个行与列的结点被接通,该行、列数即被视为即时笔头的座标。程序〔3〕是用来跟踪笔头座标及辨认笔画的。当一个笔画写完提笔后,即将原型笔画码及特征点座标寄存起来并使笔画计数器加1。当一个单字写完后,程序〔7〕将所寄存的种类较多的原形笔画码变码为几种较少的笔画代码。然后按机内字典所规定的字首笔画码索引页面。程序〔9〕将去掉字首笔画码后的余码进行第二次变码以变成更少几种笔画码,并按规则编出内码。当所写单字无同码字时,就可在字典中所索引到页面内查出所写单字的目的代码。若所写单字有同码字,则查出的是一个鉴别重码的子程序标志码,由于同一文种各个单字字形各不相同,故经鉴别重码后,可输出所写单字的唯一一个目的代码而无一重码。
现将本发明详细叙述如下:
本发明的输入装置包括一个接触式16×16矩阵字盘和一个笔状物体。
矩阵字盘供写字的一个平面上布有行列垂直、相间排列且相互绝缘的导体。字盘可用一叠齿状导体及若干镶嵌在齿状导体凹槽内的带状导体组成,各带状导体按长度方向未与齿状导体接触的一面及齿状导体齿顶的端面共同形成供写字的字盘平面。字盘也可简单地用一块双面铜箔板制成,其行、列导体即由板上的铜箔线条组成。在工艺条件许可时,可增加矩阵的行、列数,以提高分辨能力。
笔状物体的一端用导电体制成。相当于起一个笔头的作用。
当笔头与字盘平面相接触且接触面积的直径大于两行及两列的间距时,就能保证有一个以上的行、列结点被导通。
对字盘不时地扫描寻找导通的行、列结点,即可追踪笔头的座标位置。当书写某一笔画时,笔头座标发生移动,通过计算机对座标移动方向、距离的判断,即可识别出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若在上述笔画之后,笔头座标移动方向发生变化,则又可转化为其它笔画。每一种笔画用一种数码表示,则在写完一个笔画时,可得到一个代表这一笔画的原型笔画码。
当笔头与字盘脱离接触时,说明一个笔画已经写完,这时就将原型笔画码及该笔画的特征点座标(包括起始点座标、终点座标及转折点座标等)一起寄存起来,并使笔画计数加1,然后等待下一笔画或“字写完”信号到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逸平,未经金逸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2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机—有机填料,其制备方法及其在聚合组合物中的应用
- 下一篇:高碱度烧结焊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