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增压式动力大钳无效
申请号: | 85103021 | 申请日: | 1985-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3021B | 公开(公告)日: | 1986-07-30 |
发明(设计)人: | 陈月辉;高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港石油管理局科技处 |
主分类号: | B25B13/50 | 分类号: | B25B13/50;E21B19/16 |
代理公司: | 石油工业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文琦 |
地址: |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压 动力 大钳 | ||
本发明是一种在石油或地质钻井工程中供 钻具紧、卸扣用的动力工具。尤其适合于对钻 杆、钻铤、方钻杆的紧、卸扣操作。
在石油钻井工程中,钻具的紧,卸扣工具 通常是使用B型吊钳。操作B型吊钳是一种危 险性较大的重体力劳动。五十年代后国内外均 研制了不同类型的动力大钳来代替B型钳的一 些操作。这些动力大钳按其功能特性可分为二 大类型。
第一类:综合式,它包括大扭矩紧、卸扣 和旋扣综合为一体的动力大钳。例如液压套管 钳、油管钳和兰石研究所Q10Y-M型动力大 钳属这一类。
第二类:是分解式,即以大扭矩紧扣和卸 扣为任务的动力大钳,它不含小扭矩旋扣功能 旋扣器作为独立的工具。美国VARCO公司生 产的TW-60型动力大钳和美国专利4060014 号均属于这一类型。与本发明同类型可比的分 解式动力大钳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以下几 个方面:
1.在钳体的钳口处均装有手工操作的活门 机构或类似的装置。
2.当钻具规格变化时,需要进行更换零部 件的操作。
3.对钻具接头尺寸的偏磨限制较大。
4.结构较为复杂,体积较大,重量较重。
5.操作阀件较多,工作效率较低。
6.需用一动力绞车或移送支架作为动力大 钳的移送装置。
本发明针对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对构成 动力大钳的关键机构的卡紧装置、扭矩液缸装 置、控制系统,以及动力大钳的移送装置等方 面进行了重大的改革。目的在于为钻井工程的 紧、卸扣操作提供一种重量较轻,结构较简单, 操作简便,效率高于现有的液缸直接卡紧式动 力大钳的实用性工具。
本发明选择的途径是;大钳以液压为动力, 用同步工作的成对卡紧液缸带动钳牙座直接卡 紧钻具接头,以解决较大范围的尺寸适应性 (例如3″~8″),使其在钻具规格变化时无需 人工更换零部件的操作;应用局部油路增压技 术,以解决在动力大钳上使用高压技术(例如 1000巴以上);使动力大钳轻型化;运用工作机 构和控制机构相结合的办法,解决部件动作程 序控制,使操作简单化和提高效率;配备以压 缩空气为动力的拖动式移送装置,使动力大钳 在使用时的移送变得轻便、敏捷。
本发明增压式动方大钳(以下简称为动力 大钳)其主要机构见附图1和附图2,部件包 括:一个开口式上钳体(1)和一个开口式下 钳体(2),每一个钳体又包括用以卡紧钻具接 头的一对同步工作的卡紧液缸(3)和增压液 缸(8)构成的增压卡紧机构,增压机构的液 路上装有手动液压锁(35)。上、下钳的结构完 全一致,上,下钳体(1)(2)之间有一套 可以使上、下钳体(1)(2)相对旋转的滚轮 滑道悬挂装置(4)。在上、下钳体(1)(2) 的钳尾有一套可以变换工作方向的,提供紧、 卸扣动力的扭矩液缸装置(55)及其悬挂装置 (6)。在动力大钳上面是一个以压缩空气为 动力的拖动式移送装置(7)。动力大钳的移 送由钻工操作。动力大钳的紧、卸扣操作由司 钻进行。当司钻发出紧、卸扣讯号以后,进一 步的大钳动作是自动按顺序完成的。
附图说明:
图1a为增压式动力大钳的正面视图。
图1b为动力大钳的俯视图,双点划线表 示的是移送装置(7)被拉出来的示意图。
图2为动力大钳各部件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3为上钳体(1)或下钳体(2)的无 活门式增压卡紧机构中增压液缸(8)和卡紧 液缸(3)组成的增压卡紧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卡紧液缸(3)同步机构示意图。
图5为扭矩液缸装置在水平位置上的剖视 示意图。
图6a为扭矩液缸悬挂装置(6)由图1 b所示的A向看到的结构示意图。
图6b为扭矩液缸悬挂装置(6)图6a 的左视图。
图7为扭矩液缸装置(55)转换方向180 度示意图。
图8为上、下钳体在扭矩液缸作用下,相 对转动的示意图。
图9a为滚轮滑道悬挂装置(4)由图1 a所示的B-B剖面的局部示意图。
图9b为滚轮滑道悬挂装置(4)由图1 a所示的C-C剖面上的局部示意图。
图10为动力大钳液路系统图。
图11a为开关阀(67)由图1b所示的A 向看到的装配关系及其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港石油管理局科技处,未经大港石油管理局科技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3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增强水平管外凝结换热绕线法的改进
- 下一篇:旋光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