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异步电动机的整距变极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5103031 | 申请日: | 1985-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3031A | 公开(公告)日: | 1986-12-03 |
发明(设计)人: | 钱罗奋 | 申请(专利权)人: | 钱罗奋 |
主分类号: | H02K17/14 | 分类号: | H02K1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福建省厦门集***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异步电动机 整距变极 方法 | ||
1、前序:
本发明是对单绕组反向法变极和换相法变极所进行的一项改革。现在的反向法变极和换相法变极是以下列为特征的:
(1)变前极和变后极双方或一方绕组存在着短距(或长距)的因素。
(2)绕组元件的节距是一样大小规格,不可能有二种以上规格。
(3)绕组形式都是双层,不可能是单层。
(4)普通极比之下,绕组节距很少大于或者等于多数极极距的二倍,(对于多级变极是指最多极)(极比应理介为:变前极和变后极之中,极数大的比极数小的比值)
(5)极比不超过2时,绕组节距介于变前极极距和变后极极距之间,具体选定由负载特性决定:恒功率特性,元件节距偏向于多数极极距;鼓风机类特性,元件节距偏向于少数极极距;恒转距特性,元件节距取多数极和少数极之间适当的值,使双方绕组系数平衡相等。极比超过2时,绕组节距接近于多数极极距。
(6)正相带元件和负相带元件之间有互相削弱磁势的影响。也就是说,正相带元件的下层边状态变化(状态变化是指反向或换相变化)只跟随自身上层边变化,而没有全部都跟随负相带对应元件的上层边变化。同样地,负相带中的元件下层边状态变化也没有全部都跟随正相带对应元件的上层边变化。
2、本发明的特征是:
一.变前极绕组和变后极绕组双方都体现出整距方案。
二.绕组元件的节距可以有长、短多种规格之分,也可能只有一种规格大小。
三.绕组形式可以是单层形式,也可以是双层形式。
四.为了整距需要,绕组节距可以大于或者等于多数极极距的二倍值,也可以是其他值。
五.作为整距变极,绕组选配元件节距的原则,首先是符合整距变极要求,其次才考虑负载特性。
六.正相带圈边与负相带圈边之间没有互相削弱的影响。也就是说,所有双层绕组元件的二条圈边都遵循下面规律:正相带元件的下层边状态变化(反向或換相),除了跟随自身元件的上层边变化,还必须跟随负相带中对应元件的上层边变化;负相带元件的下层边状态变化,除了跟随自身元件的上层边变化,还必须跟随正相带中对应元件的上层边变化。对单层绕组来说,则是把具有相同变化的正相圈边和负相圈边(属于同一相的)联成一个元件。
3、多级变极可以分解成多个变后极与变前极之间的关系,因此以上所有发明特征均适合于多级变极。
从属权利要求
第二条本发明特征中:
对于60°相带绕组,在极幅调制反向法整距变极方案中,出现等节距元件形式(即一种规格大小的节距)的话,等节距元件的节距大小是等于变前极极距的。
第四条本发明特征可以是以下三种情况:
1.对于极幅调制反向法整距变极方案中极数增加的变极情况,若调制极符合公式k=2mp,变后极极对数是变前极极对数的奇数倍(此时极比肯定大于2),绕组形式虽与一般双层等节距无差别,但此时绕组元件的节距是等于少数极一方的极距,此节距已大于多数极极距的二倍值,与常规法有所区别。
2.对于換相法变极,当是极数减少的方案时:
(P′)/(P) = (tV)/(tU) = (V)/(U) (t是P′,P的最大公约数,V与U为奇数)
元件节距 (πD)/(2t) (直径节距的1/t)是变前极极距的U倍:
(πD)/(t) =U· (πD)/(P) (D为定子内径)因U>V,且U,V都须是奇数,所以U至少等于3,从而说明元件节距大于二倍的变前极(多数极)极距,此与常规法有所区别。
3.对于換相法变极,当极数是增加的方案时:
元件节距大于等于变前极极距(少数极极距):
(πD)/(t) ≥ (πD)/(P) ,分二种情况说明:
<1>t<P,P=Ut,U至少等于3,从而说明元件节距大于二倍的变前极极距(少数极),也必然大于二倍的多数极极距,此与常规法有所区别。
<2>t=P, (P′)/(P) = (tV)/(P) = (V)/1 ,因V必须是奇数,意味着极比大于等于3,此时元件节距等于变前极极距,此値必定大于二倍的变后极极距(因极比大于等于3),也就是元件节距大于二倍的多数极极距,也与常规法有所区别。
总之,換相法变极,元件节距永远大于二倍的多数极极距。
除了上述三种情况之外,第四条本发明特征适用于檢验其他任何情况下的整距变极。第四条本发明特征並不受上述三种情况说明的约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钱罗奋,未经钱罗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30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缆
- 下一篇:低温性质得到改进的中间馏分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