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径向柱塞式液压马达和泵无效
申请号: | 85103508 | 申请日: | 1985-05-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03049B | 公开(公告)日: | 1989-01-11 |
发明(设计)人: | 齐茂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河船舶修造厂 |
主分类号: | F03C1/24 | 分类号: | F03C1/24;F04B1/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白冰心 |
地址: | 天津市塘沽***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径向 柱塞 液压 马达 | ||
本发明是液压马达和泵的改进。
常用的液压马达和液压泵有齿轮式、叶片式、柱塞式等。本发明只涉及具有三、五、七、九……等偏心式奇数缸多缸经向柱塞液压马达和泵,为叙述方便。以下仅以液压马达为例进行叙述。
液压马达是将流动液体的压力能转换成为机械能(扭矩和转速)以驱动负载,现有低速大扭矩径向柱塞液压马达有英国Staffa马达、Ruston马达、瑞典HAGGLUNDS马达、日本系列生产SH型马达以及国内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研制的CM1、3、9变量马达等,其中SH型马达的部分系列已由日本向美国申请专利(如US3998133),这类马达结构复杂、为防止星轮与壳体之间产生相对转动(或称越位、或称支承张口),这类马达上都设置有机械同步器装置,如US3998133所称的径向式液压泵马达,它是由一个旋转缸体和一个与所述缸体一起偏心旋转的鼓形壳体组成,其中装入缸体的柱塞在其头部形成一种凹或凸形的半球状结构,这个凹或凸形的半球状结构与一个在其内侧具有凸或凹面,在其外侧具有平面的柱塞靴相契合,另外在鼓形套体内圆周面上布置若干个与鼓形壳体相同曲度的月牙形块,月牙块内表面为平面,该月牙块装在所述柱塞靴和鼓形壳体内表面之间,起支承座作用,这种液压马达特征是为使月牙块在马达运转过程中不产生位移,在月牙块两端设置有导向凸缘,在缸体两侧设置有挡板,为了防止柱塞与柱塞靴的球面配合处不产生位移。该马达设置了若干部件,如所述挡板上设置数组导向孔以促使所述月牙块与缸体同步旋转,该导向孔由滚筒来导向,该滚筒被装在牢固地嵌装在缸体上的销子的两端,使月牙块的旋转与缸体同步,这些部件实际上起了机械同步器的作用。因此这类马达结构复杂,零部件多,且由于加工精度要求高,必须用专用设备加工制造,因而成本也高。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无同步器装置的使结构更简单、工艺性能更好,易于加工制造的液压马达和泵。
本发明提供的液压马达为壳体旋转式,应用已知技术也可作成轴旋转式,这种马达具有一个旋转星轮(7),其上设有多个奇数个径向布置油缸(16),每个所述油缸内设有一个可在其内往复运动的柱塞(8),所述柱塞具有空心孔以容纳平衡弹簧(22),其头部具有凸球或凹球状表面,与一个具有相同半径的凹球或凸球支承面的柱塞支承(9)相契合,所述星轮(7)通过设置在其中心部分的一个圆柱形中心孔(17)支承在一个偏心轴(6)的偏心体上,所述油缸(16)与所述圆柱形中心孔(17)之间用配油窗孔(18)连通,所述偏心轴(6)内设有压力油孔道和回油孔道,分别与设置在所述偏心体外圆上的配油流道(38)相通,所述星轮(7)装在一个壳体(1)内,所述壳体一端装有一个前端盖(2),另一端装有一个后端盖(3),所述偏心轴(6)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前端盖(2)和后端盖(3)上,本发明所述液压马达其壳体(1)内壁上具有与之连为一体的,数量与所述油缸数相等的平面支承座(19),支承在其上的每个所述柱塞支承与所述柱塞用螺母(20)联为一体,在自由状态下可使所述柱塞在所述柱塞支承和螺母空间内作微小轴向和径向位移,并能转动,工作时为刚性联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液压马达的轴向剖面图,它是从图2的B-B线切取下来的轴向剖面图。
图2为液压马达的径向剖面,它是从图1的A-A线切取下来的径向剖视图。
图3为图1和图2表示过的柱塞与柱塞支承连接结构图。
图4为柱塞支承平面结构图,是图3的E向视图。
图1、图2是本发明径向柱塞式液压马达和泵的一种具体结构,该马达主要由可旋转切壳体(1)、前端盖(2)、后端盖(3)、前盖(4)、后盖(5)、偏心轴(6)、安装在偏心轴上的五星轮(7)、五个相互契合的柱塞和柱塞支承组成。
所述壳体上布置了五个平面支承座(19)。它的平面是内向的,五个平面支承座的垂直中心线须径向均匀地分布,并应在同一个平面上。
所述偏心轴由直径不同的两个轴和偏心体组成,并用一对滚动轴承(10)支承着它,使之得以转动,两只滚动轴承安装在前后端盖里,用螺钉(11)将前后盖和调整档圈(12)加以固定,在前盖和前端盖、后盖和后端盖之间各设密封圈(13)一道,在前盖与调整档圈之间设油封(14)一道,螺钉(15)将前后端盖固定在壳体上,其间也设密封圈(13)一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河船舶修造厂,未经新河船舶修造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3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