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有源抗噪声耳罩及受话器无效
申请号: | 85103511 | 申请日: | 1985-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3511B | 公开(公告)日: | 1987-09-16 |
发明(设计)人: | 沙家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11/02 | 分类号: | A61F11/02;H04M1/1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源 噪声 耳罩 受话器 | ||
该发明涉及到人耳噪声防卫设备及高噪声环境 下的通话、通讯。
本发明的主要原理就是利用噪声来消除噪声。 在1953年美国olson曾提出电子消声器(其原理也是 利用噪声来抵消噪声、J.A.S.A 1953、P1130-1136), 其目的是消去人头附近的噪声,但只能对低频很窄 的频带获得效果,但不能通话、而结构又很复杂, 一直没有得到实用。80年代初期,欧洲一些国家曾 在耳罩中采用有源消声的方法,具有代表性的著作 是Essex大学所进行的研究工作(刊在Inter-Noise 83,P375-378)。他们主要是采用了一个波形综合器 模拟出原噪声来消除噪声,也能进行通话,但此设 备复杂、造价高,而且只能对某些单频成份的噪声 有效,按这套装置调节很容易产生啸叫(他们的传 声器是放在耳机的前面)。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宽频带范围内的、能 稳定工作的、小型便携的、能进行通话的消噪声耳 罩和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受话器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把噪声信号引入到一个小 腔中,同时用暴露于噪声场中,而又紧贴内耳罩的传 声器拾取噪声场中的噪声信号,该信号经过振幅补 偿、相移、放大后通过耳机重放出与进入腔内的噪 声反相等幅的噪声,因而引起抵消,起到抗噪声的 作用。这样就可以直接在噪声场中进行通话,根据 不同的噪声谱、通话的信噪比可达到10dB-18dB。
如果需要进行通讯,则可同时把通讯信号直接 加到耳机上,这时可在高噪声环境下听到清晰的通 讯讯号。也可同时用两个耳机一个作为噪声发生器, 另一个作通讯用。
如果还需要在特别高的噪声声级(如超过120dB) 下工作,则在这套装置的外面再加上一个耳罩。
本发明对100c/s-1000c/s宽频率范围内,并具 有2倍频程带宽的峰值噪声特别有效。可应用于噪 声特别严重的车间、船舱、机场、机舱、坦克舱中 作噪声防卫,也可用于高噪声环境下的通话和通讯 之用。
附图说明及发明实施
图1是“有源抗噪声耳罩及受话器”的装置和 结构图(图中只画出人耳一侧的结构和装置,另一 侧完全相同)。传声器〔1〕采用无指向性、均匀频响的 驻极体传声器,它用支架〔7〕固定于耳罩〔5〕外,并 使它尽量靠近具有均匀频响的平膜耳机〔6〕,整个传 声器都暴露于噪声场中,它能同时接收到噪声场中 的噪声和通话声。接收后,把声讯号转换成电讯号, 经过输入电平连续可调和具有一定权重滤波的振幅 补偿器〔2〕,再经过具有0-360°可调相位的移相器〔3〕、 及放大器(包括功放)〔4〕后输给平膜耳机〔6〕、耳机 的背面可以采用半透声材料封闭,这种材料可使大 部分的噪声直接进入耳机和人耳之间造成的一个小 腔内,同时调节振幅和相移使耳机重放出的噪声与 进入腔内的噪声相抵消,因而提高了通话的信噪比, 得到了抗噪声和高噪声下通话的目的。如还要进行 通讯,只需把通讯信号〔8〕直接加到耳机上。
图2是对噪声级大于120dB的情况下使用,这时 可在原有源抗噪声系统的外边再加一外耳罩〔9〕,该 耳罩是用弹性阻尼支撑在内耳罩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3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