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稻种子催芽改进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85103517.5 申请日: 1985-05-02
公开(公告)号: CN1011847B 公开(公告)日: 1991-03-06
发明(设计)人: 雪竹照信;伊藤学 申请(专利权)人: BASF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C1/06 分类号: A01C1/06
代理公司: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曹恒兴
地址: 联邦德国***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水稻 种子 催芽 改进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水稻种子催芽的改进方法。

最近日本专利No.675817(专利申请No.28,751/1972)提出一种用直播技术加速水稻种子发芽的方法。

该方法不同于将稻种播在水田土壤的表面或以任意的深度埋入水田土壤里的传统方法,而是把稻种按所需要的深度埋入水田土壤里,其与移植法相比,劳动成本低,而且可获得较高的收成。

改进方法的基础是在播种前用含有过氧化钙的包衣包住种子并且以大约1cm的深度直播到土壤里。

稻种发芽一般所需的外部空气就由过氧化物层逐渐产生并放出的氧气得到。与传统播种技术相比,稻苗的根能使水稻株的根扎得更好。

但是,采用这种催芽方法,经过这样发芽的苗虽然显示出一次生长比较快速,而二次生长(分蘖)就会受到抑制或者至少是没有什么提高的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新的水稻催芽的改进方法。这种催芽方法是通过主要由过氧化钙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成的种子包衣来进行,从而提供改进发芽以及具有生长特性的稻种。

业已发现,本发明的任务通过使用过氧化钙(过氧化钙包衣也可单独包覆)以及含有和过氧化钙混合的有效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包覆种子得到解决。

本发明中所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PGR)应理解为对单子叶植物特别是水稻的生理有影响的化合物。

对单子叶植物有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众所周知的,而且在如R.Wegler著的“Chemie    der    Pflanzenschutz-und    Schadlingsbekaompfungsmittel”(第4卷,施柏林格出版社,柏林,海德堡、纽约(1977年)以及J.C.Johnson著的“Plant    growth    regulators    and    herbicide    antagonists”Noyes    Data    Corp.Park    Ridge,New    Jersey美国(1982年)都已作过介绍。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掺入在所述过氧化钙包衣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日本专利申请No.131599所记载的含氮多环化合物。在该专利申请文件中所记载的化合物中,较佳化合物是下式的化合物:

即已知为5-(4-氯代苯基)-3,4,5,9,10-五氮杂四环(5,4,1,02,6,08,11]-十二碳-3,9-二烯(Tetcylacis)。

用过氧化钙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种子进行包衣时,采用任何一种适当的方法,如把过氧化物、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根据情况所加的辅助剂如粘合剂混合,再把该混合物涂在种子表面,或者把各种成分分别涂覆。在较佳实施例中,首先用过氧化钙层或包衣把种子包住,然后涂上含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物质层,最后再涂上一层过氧化钙。

植物生长调节剂通常都是在稀释的状态下使用,因为大部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在非常低的浓度下才有效。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采用过氧化钙或惰性载体进行稀释,适宜于实施本发明所用的惰性载体是石膏及碳酸钙。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以上述一种含氮多环化合物和如日本专利第675,817记载的过氧化钙之类的放氧剂的混合物来施用的。

以种子重量百分比计算,过氧化钙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量则可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动。过氧化钙和种子的重量比在1∶10-10∶1之间,以1∶1较好,相对于种子重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量,其比例决定于具体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活性,而且对于单位种子重量而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量可低至10-9,高至10-2,为了找出最佳比例最好事前做实验。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采用本发明方法催水稻种子发芽,使种子保持良好的活力,提高植物的干重和分蘖量,并使植株保持良好的株形,从而加速植株的生长发育。

以下实施例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

首先在适当的补充剂和润湿剂中制备含有1%Tetcyclacis的母炼胶(M.B.)。

根据日本专利公报第657,817号的方法制备含有35%过氧化钙(CaO2)和65%碳酸钙(CaCO3)的混合物。

在CaO2/CaCO3中Tetcyclacis母炼胶的浓度为0.5;1.0和2.0%,即浓度分别为50,100和200pp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BASF有限公司,未经BASF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35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