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用于挤压机的模具更换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5103797 | 申请日: | 1985-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3797B | 公开(公告)日: | 1988-11-02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武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宇部兴产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王申;王宪模 |
地址: | 日本国山口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挤压 模具 更换 装置 | ||
用于挤压机的模具更换装置包括:一个安放模具的模具固定板,和一个可分离地与模具固定板相连接以运动该模具固定板于挤压位置和模具更换位置之间的模具移出装置,其运动方向与挤压方向相垂直。本装置采用一个第一托架,在模具更换位置和模具更换位置下面的位置之间移动模具固定板;一个第二托架,在模具更换位置和向后的模具更换位置后面的位置之间移动模具固定板;以及第一和第二定位装置。分别使模具固定板和模具移出装置停止在挤压和模具更换位置上。
本发明涉及挤压金属或与金属有类似加工性能的其它材料的挤压机的模具更换装置。
基本上,一台挤压机有一个能往复移动的模具滑座,该滑座安装在挤压机端部工作台上,可以滑动;一个安装在模具滑座上的模具;一个圆筒形的空心的坯料挤压筒,该挤压筒的一端与模具紧密连接;以及一根在挤压筒内滑动把热金属坯料挤出模口的挤压杆。把要挤压的材料,也就是坯料,比如一个圆柱形实心体或圆筒状的空心体之类装进坯料挤压筒内,然后由挤压杆在高压力作用下向前推进,以这种强迫坯料流出模口的方式来把坯料从模口挤出去,从而生产出连续的或细长的具有所要求截面的(例如圆形)型材。流经模具的热金属使得模具升温并使模具在坯料流经的整个表面上很快磨损,因而模具必须定期地从挤压机上拆下来检查或更换新模具。由于挤压产品的形状受模具上的小孔限定,因此每次改变挤压产品的形状时也必须更换模具。
有多种多样已知的模具更换装置。其中,已知的模具更换装置之一是所谓的单一工位型,这种装置上有一个装在挤压机外面不可移动的模具更换工作台,在该工作台上拆下旧模具并换上新模具。这种工作台比较庞大,在相对且平行于挤压方向上它延伸超过挤压机的宽度。旧模具可以用在与挤压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的模座移到模具更换工作台上。带有一个已经磨损、要更换的旧模具的模座移到工作台上的模具更换位置,并在这里用新模具换掉旧模具。已经放在模具更换工作台上模具更换位置后面的等候位置上的新模具由一个主动缸沿工作台长度方向推进到模具更换位置上。新模具把位于模具更换位置上的旧模具推出该位置并推到模具更换工作台上的模具卸掉位置上,而自己占据模具更换位置。然后,装了新模具的模座被返回到操作位置,即移到挤压机里的挤压位置上。但是,这种单一工位型的模具更换装置需要为模具更换工作台提供很大的设备空间,因为模具更换工作台至少要设置三个工位,即沿着它的长度方向的等候位置,模具更换位置、和模具卸下位置。而且,这个工作台还妨碍了挤压操作和挤压机的清理操作。此外,在旧模具悬挂在模座上的过程中,挤压机的操作完全中断,因为这段时间里,不能使用该模座。所以,人们希望把更换模具的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
另一种已知的模具更换装置是所谓的旋转工位型,在这种装置上一个旋转工作台在它的周边上有两个装模具的位置,并且在各个装模具位置上相应地装着旧模具和新模具。旋转工作台旋转时,同时把旧模具和新模具分别移到外侧的模具更换位置上和挤压机内的挤压位置上。后一种类型的模具更换装置与单一工位型的相比,能够有效地减少更换时间。然而,这种旋转类型有占据空间较大的缺点。
本申请的申请人已经在已审定的日本实用新型公报54-41136号中提出了一种改进了的模具更换装置,在该装置上有一个能横向运动的模具滑座。滑座上有一个马蹄形的能够上、下运动的模座。模座上装着旧模具并和模具滑座一起移到外侧的模具更换位置,在这里,模座首先向下移动,然后,用模具杆除下旧模具,将新模具压入模座。然而这种装置的结构和操作都比较复杂。
另外,美国专利NO.3,543,557中还公开了一种模具更换装置。该装置有一个由液压缸驱动的能横向运动的模具滑座,滑座上支承着模具,模具和其滑座一起移到模具更换位置,再分别由两个液压驱动装置将旧模具推出卸下并将新模具推入装上。这种模具更换装置仍然存在机身横向占据空间较大,结构复杂等问题。
在这些情况下,人们希望开发一种结构简单并且操作容易的挤压机模具更换装置。
本发明就是关于这样一种改进了的模具更换装置的开发。
也就是说本发明主要的目的是要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而紧凑而且操作方便的挤压机模具更换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宇部兴产株式会社,未经宇部兴产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3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客车应力蒙皮工艺及设备
- 下一篇:凸轮-多头螺杆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