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经界面缩聚作用产生高浓度胶囊化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5103801 | 申请日: | 1985-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3801B | 公开(公告)日: | 1988-12-07 |
发明(设计)人: | 比斯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山都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3/02 | 分类号: | B01J13/02;A01N25/2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若娟 |
地址: | 美国密苏里***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界面缩聚 作用 产生 浓度 胶囊化 方法 | ||
本发明是涉及生产含不与水混溶材料的小或微胶囊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第一种囊壁成份溶解在与水不相混溶的材料中,分散所产生之混合物,所说的混合物是油或不连续相液体进入含乳化剂(为烷基化了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合物)的水相液体,形成一种水包油型(O/W)乳化液,其后向水包油型乳化液内加入第二囊壁成份(通常是溶解于另外的水相液体中的),从而第二囊壁成份与第一囊壁成份相反应,在油/水界面上形成包围着与水不相混溶材料的缩聚物囊壁。
本文所述的微胶囊化方法是已知的界面缩聚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法。这方面的技术已在文献中有详尽的描述,如见于P.W.Morgan编写的“Interfacialpolycondensation.aVersatileMethodofpolymerpreparation”,SocietyplasticsEngineersJournal15,485-495(1959),该杂志对于本技术所包括的各种反应及方法中所用的聚合物,均作了很好的总结。界面缩聚技术在微胶囊化工艺中的应用也是已知的,如可参见J.WadeVonValenburg编辑的MICROCAPSULEPROCESSINGANDTECHNOLOGY,AsajiKondo.PP.35-45,MarcelDekker.Inc.NewYorK,NY10016(1979)。有关以界面缩聚反应进行微胶囊化的专利实例有美国专利3,429,827号、3,577,515号和4,280,833号,英国专利1,371,179号。
应用界面缩聚反应的与水不相混溶材料微胶囊化,一般包括下列处理程序:将第一种反应性单体或聚合材料(第一囊壁成份)溶解于将要被胶囊化的材料中,以形成油或不连续相液体。此不连续相液体被分散到水或连续相液体中。以形成一种水包油(O/W)型乳化液,当不连续相被分散到连续相中时,连续相(水成相)液体可以包含第二反应单体或聚合物(第二囊壁成份)。如是这样,则第一和第二囊壁成份将立即在O/W界面上开始反应形成有关要被微胶囊化的材料的一种缩聚物囊壁。但在实践中,最好是将第二囊壁成份加入乳液之前,先形成O/W型乳化液。在界面缩聚反应开始之前,增强了一种稳定的O/W型乳化液的形成,从而可防止附聚物的形成。
以这种制作法制成的胶囊,可有任何符合要求的粒度规格,例如其直径可由1微米到100微米或更大,微胶囊之大小最好应为直径在约1至50微米之间。具有这种特征的胶囊可有多种用途,如可用于容纳染料、墨水、化学试剂、药品、调味品、杀虫剂、除草剂等。经由这种方法,第一囊壁成份能溶解于其中,且不与所说的第一囊壁成份起反应的任何液体、油、可熔融固体或可溶于溶剂的材料,均可被胶囊包裹。一旦被胶囊包裹,这种液体或其它形态的物质便一直得以被保存,直到通过某种方法或手段被释放出来,如打破、压碎、溶融、溶解。或者是剥掉胶囊皮,或直至在适当条件影响下经扩散而释放。
英国专利1,371,179号公开了基于在原位界面缩合聚合作用的微缩胶囊化方法。该专利所公开的方法中包括:将一种含聚亚甲基聚苯异氰酸酯或甲苯二异氰酸酯单体的有机杀虫剂分散到水相中,经加热该混合物达到一个升高了的温度,即开始囊壁形成反应,在这一温度时,异氰酸酯单体在界面被水解成胺。胺化物在转化中,其本身又同未水解的异氰酸酯单体反应,形成聚脲微胶囊壁。使用这种方法的一个困难是,于包裹后仍有单体的连续反应的可能性。除非在制备过程中所有单体均已反应,否则将继续有异氰酸酯单体的水解,并放出CO2,导致包裹的配方中压力变高。
美国专利3,577,515号,公开了通过直接作用的互补反应物之间界面缩合微缩胶囊化方法,该专利描述了一种连续法或分批法,此方法要求有第一反应物(囊壁成份)和与第一反应物互补的第二反应物(囊壁成份),各反应物存在于不同的相内,这样第一和第二反应物在微滴之间的界面上反应,形成被胶囊包裹的微滴。此方法可用于各种缩聚反应,即对于由各自载体液体所组成的许多不同对的反应物(能够进行界面缩合的反应物对),以在液体界面上产生固体薄膜。能产生囊壁的材料有聚酰胺、聚磺酰胺、聚酯、聚碳酸酯、聚氨基甲酸乙酯、聚脲或在一个或两个相中,以便产生相应之缩合共聚物反应物的混合物。在工艺实践中,由美国专利3,577,515号所述的方法,是占优势的液体变成连续相液体,即是说,在含油微胶囊的形成中,应是水相液体占优势,而当水溶性材料被微胶囊化时,应是油相占优势,即油相成为连续相液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山都公司,未经孟山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3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止食物蛋白质变质的化学剂
- 下一篇:矿物半导体检测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