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处理废离子交换树脂的方法和装置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85103922 申请日: 1985-05-04
公开(公告)号: CN85103922B 公开(公告)日: 1987-04-15
发明(设计)人: 森和秀;玉田慎;菊池恂;松田将省;青山芳元 申请(专利权)人: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主分类号: B09B3/00 分类号: B09B3/00;G21F9/32
代理公司: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代理人: 罗英铭,刘元金
地址: 日本东京都千代***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处理 离子交换 树脂 方法 装置
【说明书】:

本发明与废离子交换树脂特别是核电厂或类似 工厂的放射性废离子交换树脂的处理方法及装置有 关。

缩减废离子交换树脂(废树脂)的体积,并使其转 变为无机物质的方法大体分为:以酸解法为代表的湿 法处理,和以沸腾床法为代表的干法处理。

湿法处理有这样一个问题,即在废树脂经分解处 理后,含有分解残质的放射性废液必须用适当的方法 再处理,比如靠蒸发使之浓缩。

沸腾床法是干法处理的典型实例,在此方法中废 树脂用沸腾床烧掉,例如象1982年第12400号日本 专利公布(Japanese Patent Laidopen)中所阐述的那 样。

虽然干法处理可以避免湿法处理中的那种问题, 但沸腾床法作为干法处理的典型实例在应用时会遇 到下例问题:

(1)残质和放射性物质的扩散量是很大的。也就 是说,由于废树脂是在流动气体中燃烧及粉碎的,因 此残质和放射性物质被分解气体(废气)带出并扩 散。所以使处理废气用的过滤器的负荷变得非常 大。

(2)废树脂燃烧时产生了象(SOx),(NOx)或类 似这样的有害气体。为此,必须使用碱性涤气器或类 似设备来处理废气,但需要处理的废气量是相当大 的。换句话说,为了与沸腾床法匹配,必须提供三至 五倍化学当量的含氧空气,从而使废气量增加了很 多。

(3)不仅残质含有放射性物质,而且因处理废气 而产生的再生废料如Na NO3和Na2SO4也同样含有 放射性物质。并且这些物质与放射性废料相加,从而 减小了体积减小系数。

换句话说,当1公斤废树脂在沸腾床中燃烧时, 分解残质达百分之几(约30克),与此同时生成约 0.7公斤的放射性废料。假如这些废料经过减小体 积,并由现有的处理放射性废料的设备制成球的话, 则体积减少系数只不过是1/4。

作为放射性废物还分别产生了0.4公斤的水和 2.3公斤的CO2。如果残质的生成量为0.03公斤,则 由废树脂热解而产生的再生性放射性废料中氮化物 和硫化物含量为18%(重量)。

当1公斤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废树脂单独热解 时,上述含量为24%(重量),而阴离子交换树脂单独 热解时,上述含量为9%(重量)。也就是说,当阳离 于交换树脂单独热解时上述含量变得很不理想,高 达24%(重量)。减少再生性放射性废料可望从减少 放射性废料的生成量这方面近一步实现。

(4)由于燃烧是在单一的氧化性气体中,在 600至900℃的热解温度范围内完成,所以炉体材料 在一持续使用期内将损坏。

(5)采用一般技术减小废树脂体积并使其变成无 机物质的共同问题是:上述的转变系统和用於固化成 形分解残质系统是彼此分开的,所以系统变得很复 杂,而且操作人员或工人在处理废树脂时很可能受到 辐射。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套处理废离子交换 树脂的方法和装置,它能使废树脂热解期间生成的分 解气体可以有选择地分离及处理。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套处理废离子交换 树脂的方法与装置,它能使废树脂的处理体积显著地 减少。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套处理废离子交换 树脂的方法与装置,它能使残质和放射性物质的扩散 得以避免。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套处理废离子交换 树脂的方法与装置,它使得废离子交换树脂能够在低 温下热解。

本发明属于处理废离子交换树脂的方法,它包 括:第一热解分离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废树脂是在惰 性气体中热解,并分离热解时所生成的分解气体;第 二热解分离阶段在氧化性气体中热解第一阶段热解 过的废树脂,并分离热解时所生成的分解气体。

为了实际上应用上述方法,最好在第一第二分离 阶段实行前,使废离子交换树脂吸收催化剂;当废树 脂为阳离子交换树脂时用离子交换法预先吸收做为 催化剂的过渡金属,而当废树脂是阴离子交换树脂时 则用离子交换法预先吸收含有过渡金属的负离子基 团作为催化剂。

适于被废阳离子交换树脂所吸收的过渡金属是 以铂,钯,铁为代表的位于元素周期表第VIII族中的 过渡金属,或是以铜为代表的位于周期表中第1族中 的那些过渡金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3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