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出口管线中防止沉积形成,生产合成气无效
申请号: | 85104027.6 | 申请日: | 1985-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04278B | 公开(公告)日: | 1989-05-24 |
发明(设计)人: | 拜伦·冯·克洛克;威廉·纽曼·吉尔默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士古开发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J3/82 | 分类号: | C10J3/82;F25D17/02;C10J3/48;C10J3/8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戴真秀,俞辉君 |
地址: | 美国纽约106***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出口 管线 防止 沉积 形成 生产 合成气 | ||
1、一项方法,该方法将含有固体的热合成气从最初的高温冷却到最后较低的温度,同时将固体从所说的合成气中除去,该方法包括:
将热合成气在最初的高温下向下流过第一接触层;
使冷却液体以液膜的形式在第一接触层的壁上向下流动,并与所说的向下流动的合成气接触,得到固体粒子含量降低的进一步冷却过的合成气;
回收所说的固体粒子含量降低的进一步冷却过的合成气;并且
通过排气管将所说的固体粒子含量降低的合成气取出;其特征在于:
将所说的固体粒子含量降低的进一步冷却过的合成气通过一个湿壁排放管,由此,固体粒子在所说管中的沉淀减少。
2、根据权项1所述方法,其中液体被喷射到所说湿壁排放管的壁上。
3、根据权项1的所述方法,其中液体至少喷射在该湿壁排放管的进口部分。
4、根据权项1所述方法,其中在排放管的进口端保持排放管湿壁部分湿润,并且湿壁部分是排放管直径的1~5倍。
5、根据权项1所述方法,其中在排放管的进口端保持排放管湿壁部分湿润,并且湿壁部分是排放管直径的1~3倍。
6、根据权项1所述方法,其中在排放管的进口端保持排放管湿壁部分湿润,并且湿壁部分约是排放管直径的2倍。
7、根据权项1所述方法,其中液体基本以连续膜的形式进入排放管。
8、根据权项1所述方法,其中液体基本以连续膜的形式,在排放管进口的入口周边处进入排放管。
9、根据权项1所述方法,其中液体基本以连续膜的形式,在排放管进口的入口周边处进入排放管的内表面上,轴向速度分量为150~1500厘米/秒。
10、一种骤冷室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缩小的直立浸管(21);一个骤冷环(25),该环邻接在浸管的上部进口端处的内周边表面,并适于引导液体沿着浸管内圆周表面,向着浸管底部出口端流动;一个排放管(20),该管从邻近缩小的直立浸管的上部进口端的骤冷室引出;其特征在于:使液体在邻近排放管进口的入口部分进入排放管内周边,以及使液体在其上形成湿壁,减少含在物料气流中固体粒子在排放管中沉淀的方法。
11、根据权项10所述的装置,在邻近所说入口部分的排放管内还有一个喷头(42),由此喷头,引导液体进到所说的湿壁上。
12、根据权项10所述的装置,环绕排放管入口部分的外围,还有一个套管(46),由此套管,引导基本上连续的液膜进到所说的湿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士古开发公司,未经德士古开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402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石棉离合器衬片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数字通信机用的同步方法及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