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转式轮齿输油泵无效
申请号: | 85104242.2 | 申请日: | 1985-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06490B | 公开(公告)日: | 1990-01-17 |
发明(设计)人: | 沈乐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C2/18 | 分类号: | F04C2/18 |
代理公司: | 清华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付尚新 |
地址: |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转 轮齿 输油泵 | ||
本发明属于一种回转式齿轮输油泵。
本发明是对现有的正弦曲线-双圆弧齿轮油泵的一个改造。现有的正弦曲线-双圆弧齿轮油泵的组成如图1(a)。包括端盖1,向心滑动轴承2(两对),主动齿轮轴3,从动齿轮轴4,壳体5,密封端盖6等。图1(b)为图1(a)的A-A剖视图,表明了齿轮运动与输油流向的关系。它与渐开线齿轮油泵相比,具有压力、流量稳定,噪音小,效率高,没有困油现象等优点,但是,制造成本较高。
本发明的附图说明:图2(a)为本发明的纵向剖视图,表明其组成,图2(b)为图2(a)的B-B剖视图,表明齿轮运动与输油流向的关系。图3(a)表明了本发明的轮齿和油液的相对运动关系。图3(b)为图3(a)的C向剖视图,表明齿轮的结构特征。图3(c)和图3(d)分别为图3(b)上的D-D和E-E剖视图,表明轮齿端面的走向。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不降低工作性能、满足使有寿命要求的前提下,简化现有的正弦曲线-双圆弧齿轮油泵的结构。
本发明的组成如图2(a),在由壳体10和两侧端盖7、11构成的泵体内,设有主动齿轮8及从动齿轮9,两齿轮的齿顶和齿根圆弧[图3(a)]的曲率中心位于节圆上,在泵体内不设有用于支承主动齿轮及从动齿轮的轴承。轴承的功能完全由呈弧状的轮齿齿顶[图3(a)(12)]和约束齿轮的壳体孔[图3(a)(13)]这一运动副来实现,从而简化了结构。
本发明的理论依据是,齿轮的齿顶圆弧和壳体孔两表面间由于曲率差构成了类似于滑动轴承的油楔[图3(a)]。当齿轮回转时,被吸入的油会在各轮齿面向转向的一侧的油楔处[图3(a)箭头所指]产生动压,使齿轮齿顶表面和壳体孔表面完全被油隔开,形成液体摩擦状态,在理论上可以保证无限期寿命。
本发明在性能上,除了具备现有正弦曲线-双圆弧齿轮油泵的压力、流量 稳定,噪音小,效率高,没有困油现象等优点外,由于不设有支承轴承,与现有的正弦曲线-双圆弧齿轮油泵相比,在相同输油量时,其体积小得多,制造成本降低,单台制造周期缩短,从而在销售价格上可以与渐开线齿轮油泵相竞争,使其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使用寿命,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轮齿的齿顶圆弧中部[图3(a)(12)]作表面氰化或氮化等硬化处理,从而减小启动时齿顶的磨损。
2.齿轮轮齿端面[图3(d)(14)]加工成斜面。当齿轮回转时,被吸入的油在轮齿端面和端盖表面之间会产生动压,使两表面完全被油隔开,形成液体摩擦状态。斜面的坡度可选用(0.02~0.03)/10,坡度方向与齿轮转向的关系如图3所示。
3.对2措施的轮齿端面[图3(d)(14)]作表面氰化或氮化等硬化处理,从而减小启动时齿轮端面的磨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42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F04C 旋转活塞或摆动活塞的液体变容式机械
F04C2-00 旋转活塞式机械或泵
F04C2-02 .弧形啮合式的,即各配合元件具有圆弧形传送运动,每个元件都具有相同数目的齿或齿的等同物
F04C2-08 .相互啮合式,即带有与齿轮机构相似的配合构件的啮合
F04C2-22 .内轴式,与其配合元件在相互啮合处具有同方向的运动,或其中的1个配合元件是固定的,内部元件比外部元件有更多的齿或齿的等同物
F04C2-24 .反向啮合式的,即配合元件在相互啮合处的运动方向相反
F04C2-30 .具有F04C2/02,F04C2/08,F04C 2/22,F04C 2/24各组中两组或多组所包含的特征,或具有包含在这些组中的一个组的特征,并且配合元件之间具有其他形式的运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