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六辊轧机非对称力液压弯曲工作辊无效
申请号: | 85104265 | 申请日: | 1985-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4265A | 公开(公告)日: | 1986-12-03 |
发明(设计)人: | 邵常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压延设备厂 |
主分类号: | B21B31/32 | 分类号: | B21B31/32 |
代理公司: | 陕西省发明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霍仲牛 |
地址: |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轧机 对称 液压 弯曲 工作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軋机板型控制方法,特别是一种日本HC六輥軋机板型控制技术的改进。
日本日立公司根据板带軋机軋輥变形新理論,发明了新型高性能板型控制軋机,简称HC軋机。該机采用对称力的正弯或負弯工作輥和調整中間輥的軸向位置来控制板型。即弯輥时,上、下工作輥不論是操作側还是傳动側,其弯輥力都是相等的。目前,日本HC軋机在板型控制上居世界先进水平,在同类产品中,具有典型性。HC六輥軋机虽然板型控制能力較强,但这主要是指控制有载輥缝边部和中部开口度数值的能力較强,而对全板寛上有载輥缝各处的开口度控制能力则较弱。例如,保证有载輥缝中部和边部开口度不变,而仅改变有载輥缝四分之一处的开口度是十分困难的。迄今为止,世界各国所采用的弯輥方式都仅限于此种对称式弯輥力,而没有本法提出的非对称式弯輥力。
本发明的任务就是要克服以往六輥軋机在全板寛上控制有载輥缝开口度能力較弱的缺点,提供一种使用該机的非对称力液压弯曲工作輥,不但可以保持原机在中部和边部的开口度不变,而且能有效地控制有载軋缝其它区域的开口度,从而提高了六輥軋机在全板寛范围板型控制的能力。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在調整弯輥力时,上工作輥傳动側的弯輥力和下工作輥操作側的弯輥力相等,上工作輥操作側的弯輥力和下工作輥傳动側的弯輥力相等。这两组弯輥力的大小可以独立調整选取,一般是不同的数值。两组弯輥力的方向亦可独立調整,使同一根工作輥端用正弯輥力弯輥,另一端用負弯輥力弯輥。这样做保证了弯輥力对有载輥缝形状的影响对带材中心线是对称的。日本HC六輥軋机在軋制带材时,一般上下中間輥的端部分别横向移动到带材边部位置。因此中门輥对工作輥的彈性支承对带材中心而言是非对称的,其上下工作輥的对称弯輥力对有载輥缝的形状的影响不相同,因而影响了板型的平直度。由于本法的弯輥力是非对称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独立选擇,因而可以获得原对称弯輥力所不可能获得的大量弯輥曲线或弯輥效果。适当选擇这些力就可以做到有载輥缝中部和边部开口度不变。而仅改变其間各处的开口度。从而提高了HC六輥軋机在全板寛上的板型控制能力。为此,須对原机的弯輥油缸和供油方式做一些小的改进。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发明做进一步詳细描述。
图1是450mmHC軋机工作輥的側向视图及变輥油缸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HC六輥軋机非对称力液压弯曲工作輥的原理图。
参照图1,所示油缸为改进后的油缸。原HC六輥軋机的弯輥油缸上下是连通的,无法实现非对称力弯輥。为了实现本发明提出的非对称力弯輥。須将原来连通的油缸分隔成两个独立的油缸,使其分别由液压系统供油,从而达到产生不同弯輥力的目的。操作側弯輥油缸(1),弯輥油缸(2)卽是由原来的弯輥油缸分隔而成,它们的其它构造和原机完全一样,都采用活塞式油缸,油缸直徑相同。装在弯輥油缸(2)的活塞杆头部的档块(3)插入軋輥軸承座(4)的T形槽(5)内。其它各弯輥油缸都具有同样结构。使每一个油缸旣可以实现工作輥的正弯,也可实现負弯。参照图2,液压系统(图中未画出)向操作側下工作輥(6)的弯輥油缸(1)、傳动側上工作輥(7)的弯輥油缸提供同样压力油,則弯輥力f1和f2′相等;同样,液压系统向操作侧上工作輥(7)的弯輥油缸(2)、传动侧下工作輥(6)的弯輥油缸提供同样的压力油,则弯輥力f′1和f2相等;两组弯輥力f1、f2′和f′1、f2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独立調整,則实现了HC六輥軋机非对称力液压弯曲工作輥。
采用非对称力液压弯曲工作輥的HC六輥軋机具有如下特点:
1)两组弯輥力f1、f2′和f1′、f2可以在最大正弯輥力(与图2中箭头方向相同)与最大負弯輥力(与图2中箭头方向相反)之間的較大的范围内独立調整。
2)上中間輥(8)、下中間輥(9)可以軸向調整位置,並且对工作輥的彈性支承是非对称的。
由于采用非对称力液压弯曲工作輥的HC六輥軋机具有上述特点,根据理論分析和試验研究得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压延设备厂,未经陕西压延设备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4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