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定向的高密度聚对苯二甲酸乙酯无效
申请号: | 85104694 | 申请日: | 1985-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4694A | 公开(公告)日: | 1986-12-24 |
发明(设计)人: | 杰巴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文斯-伊利诺衣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1/04//B29K6700B29L700 | 分类号: | B29C51/04//B29K6700B29L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罗宏,刘元金 |
地址: | 美国俄***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向 高密度 对苯二甲酸 | ||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新型的塑性聚对苯二甲酸乙酯材料,该材料是透明的,双轴取向的,在25℃时密度高于1.4050克/厘米3。
聚对苯二甲酸乙酯(下文简称为PET)可用作包装材料,它有很多用途,如作包装片材或薄膜,或作空心容器。一般的PET制品对诸如二氧化碳和氧气,有相当好或低的透气性。
然而,具有较低透气性的PET往往是最理想的材料,增加PET的密度可降低其透气性,具体说来,可通过加热使PET生成结晶,结果使PET密度增加,从而可降低其透气性。通常还要求这种PET材料(特别是作包装用的PET材料)呈透明状,而不是不透明的或半透明的。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新型的、可塑的、基本上透明的、双轴取向的、可用作包装材料的高密度PET材料。
参阅如下的发明说明和权利要求,对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及其特征和优点,将会一目了然。
本发明提供的透明的、双轴取向的、特征粘度至少为0.6分升/克的塑性PET材料通常具有两个对置的平行表面、其面积比通常垂直切割这两个表面的任何横截面的面积要大,在25℃时测得的密度至少为1.4050克/厘米3。通常一个扩展表面的面积至少为该横截面面积的10倍。因此,本发明的材料包括薄膜或片材或空心体(如空容器)的一个壁。该横截面的厚度通常小于50密耳,一般为0.5~35密耳。
现有技术指出,PET膜可定向,并能“加热固化”而生成结晶,结果使其密度增至1.402。在du pont wheth的美国专利3733309的第13栏中指出,双轴定向的PET瓶中可达到的最大结晶度约为60%,在该专利的第4栏中指出,60%的结晶度相当于密度为1.402克/厘米3,也可参见权利要求第1项。Heffelfinger的另一件du pont专利,即美国专利3432591证明了以上论述,该专利指出,PET膜热固化而使其密度高达1.400时,将会导致韧性减小。换言之,本发明的产品是坚韧的、可塑的和透明的。
在日本已公开的专利申请41972(1979年4月3日公开)中指出,热固化应限于密度不超过1.40克/厘米3,从透明度的观点看,这是极为重要的。
在本说明和权利要求中,所谓“透明的”PET,意思是指按ASTMD1003-61(1977年再次通过)所介绍的方法测得的浊度百分数不超过10%,通常低于3%。
本发明的新型的高密度、透明的、具有塑性和韧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酯材料可用如下方法制得:在进行定向的温度下〔一般为75℃~120℃(最好为85℃~110℃)〕双轴拉伸定向的PET,接着,当PET处于防止收缩的约束条件下,再在至少230℃的温度下加热这种PET材料,直到PET密度高于1.4050为止。加热固化温度通常为230~250℃。
在如下实例中,所有产品均具有上述的本发明特性。
在实例1~4和对比例中,表1中所列的2升容量的PET瓶是在约90℃的定向温度下吹制而成的。圆周方向的伸长率约为4,轴向伸长率约为2。定向瓶侧壁的密度约为1.368。此密度表明,在定向过程中,发生了预期的晶化。将PET瓶吹成冷模形状;由于吹模伸长,所加压力是固定不变的,从瓶的侧壁切割方形切片,除对照样品外,所有的样品均被固定在一个框架中以防样品收缩。然后在100℃的高真空炉中使样品干燥过夜。再在240℃同一个高真空炉中加热,加热时间如表1所示,表1还表明样品的厚度、氧气渗透性(单位为毫升·密耳/100英寸2、天、大气压)、密度和浊度百分数。
表1
样品号 热固化时间 厚度 氧气 密度 浊度%
(小时) (密耳) 渗透性 克/厘米3
对照 无 11.5 4.3 1.3680 1.6
1 1 12.4 3.5 1.4070 1.9
2 4 15.1 2.8 1.4108 2.2
3 4 19 1.4130 8(a)
4 16 17.2 1.4190 7
(a)由于表面划伤,显然大部分表面模糊。
实例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文斯-伊利诺衣公司,未经欧文斯-伊利诺衣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4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