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会自动发光的电子鱼漂无效
申请号: | 85104958 | 申请日: | 1985-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4958B | 公开(公告)日: | 1987-04-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洪伟 |
主分类号: | A61K93/00 | 分类号: | A61K9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天津市河东区二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发光 电子 鱼漂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鱼漂,它能在鱼咬食或拖钩 时自动发出光来。
苏联专利SU1115693A提出由鱼漂体、微型电 池、小灯泡、放大器和电触点组成的一种电子鱼漂,这 种电子鱼漂在没有鱼咬食时,也一直处于暗亮状态; 在有鱼咬食或拖钩时,鱼漂体外部电触点接通电路, 放大器将电流放大,使小灯泡更加明亮,作为有鱼信 号发出。从该专利说明书中可以看出,由于水的电导 率较小,对于一只三极管担任电流放大,引起小灯泡 亮度增加是不明显的。实际使用时很难区别这种电 子鱼漂亮度的强弱变化,特别是时间长了人的眼睛容 易疲劳,在远处更不易看清楚有鱼咬钩发出的这种亮 度增加信号。另外,这种电子鱼漂使用时,电路始终 是接通的,因而耗电大需要经常更换电池,并且每次 使用时都要人工接通或断开电路,使用起来不方便。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会自动发光的电子鱼 漂,在有鱼拖钩时它能自动地发出光信号;当没有鱼 咬钩或不使用时没有任何光信号产生,内部电路能自 动切断;耗电少、电池使用寿命长。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在管 状鱼漂体的外壁上有上、下两个电触点,鱼漂体顶部 装有发光体,鱼漂体内部装有微型线路板和串联有高 阻值电阻的微型电池,其特征在于:上述发光体为发 光二极管,微型线路板上两只晶体管T1和T2组成复 合管,发光二极管联接在两晶体管的集电极之间,这 是发光驱动电路,上述两触点分别取自晶体管T1的 基极端和高阻值电阻R的一端。
按照本发明的会自动发光的电子鱼漂的优点在 于:易于识别鱼咬钩的情况,反应灵敏,标志醒目,结 构简单,使用方便,耗电少,并且发光二极管可以在较 宽的电池电压范围内正常工作,高阻值电阻可避免各 种短路对电源或电路的损坏。
附图1是本发明会自动发光的电子鱼漂的外形 图,
附图2表示本发明由微型扣式电池E和电阻 R(高阻值)串联构成的电源,
附图3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
附图4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发光驱动电 路。
下面将结合附图介绍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
在图1中,会自动发光的电子鱼漂的管状鱼漂体 上部4的外壁上有两个电触点2和3,鱼漂的顶部装 有一只发光二极管1,鱼漂体下部5经钓线与铅坠相 联。鱼漂体内部装入串联着高阻值电阻R的电池 E(如图2所示),还装有一块微型垫圈式线路板,与 上述电池及电阻相联,如图3所示。在图3中,两只 NPN型晶体管T1和T2组成复合管,发光二极管 IED跨接在T1和T2的集电极之间,这是发光驱动电 路,上触点2取自T1的基极,下触点3取自电阻R的 一端。
钓鱼时,通过调节铅坠,使上触点2在水面以上, 下触点3浸没于水中。由图3中可以看出,此时, T1的基极没有电流注入,T2的基极也没有电流注入, 所以T1和T2均处于截止状态,即鱼漂内部的发光电 路处于断开状态。此时T2的集电极几乎无电流、发 光二极管LED不发光。当有鱼咬钩或拖钩时,必将 带动鱼漂下沉,上触点2也浸入水中,这时电路由水 接通。电池E通过电阻R及没入水中的电触点 2和3构成的水质回路,向T1的基极注入电流,于是 T1和T2皆处于放大状态,T2的集电极流过放大的电 流,驱动发光二极管LED发出光信号,钓鱼者见信 号后待机提钩。当鱼送漂时,上触点2复露出水面, 2和3之间断开,发光二极管LED立即熄灭。钓鱼 者很容易识别鱼咬钩的情况。
从图3的电路中还可以看出,由于电路接通与否 受控于电触点2和3,当鱼漂平日不使用时,触点 2和3自然处于断开状态,于是,鱼漂电路不工作,也 不耗费电能。另外,由于复合管中,T1的基极和集电 极电流皆不经过发光二极管LED,所以LED可在 较宽的电池电压范围内正常发光。
微型线路板以外的引线一律用漆包线,以便保证 各引线之间的绝缘和鱼漂体外壁上的电触点光滑,使 鱼漂上、下动作灵敏,LED点亮和熄灭快,耗电少。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将结合图4作简要的说 明。在图4中,复合管由两只PNP型晶体管构成,发 光二极管LED的PN结方向与第一实施例相反,相 应地,本实施例中电池E的极性与第一实施例也相 反。至于其它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均与第一实施 例相同,这里不再复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洪伟,未经李洪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4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