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油在另一液体中浓度的测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5105096 | 申请日: | 1985-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5096B | 公开(公告)日: | 1988-02-03 |
发明(设计)人: | 岩下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堀场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G01N1/1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王申,王宪模 |
地址: | 日本京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另一 液体 浓度 测定 装置 | ||
本发明有关油在另一液体中浓度的一种测定装置,此装置特别适用于工业废水与河水中所含油的浓度的测量。
从美国专利第4,103,102中已了解到在各种水中所含油的浓度的一种测定装置。它包括将一种含油水样和适量的油萃取剂用泵吸入到萃取器内的一个萃取装置。分离器将所述萃取器内的混合液体分离成含油溶剂和水样,并且用一个分析器来分析被分离开的含油溶剂,从其中测定油的浓度。
这样的浓度测定装置有着对测量具有不良影响的缺点。例如,油类及油质悬浮物,诸如含在要测量的水中的浮游生物,粘附于将水样吸入萃取装置的泵的部分,而这些部分是与液体接触的,在隔膜泵的情况下,这些部分就是隔膜、逆止阀等,在这些地方流速突然改变。这就对在流放水时泵的稳定性有所影响,而且有时出现聚集物并产生噪声。
本发明以防止异物粘附于泵的与液体接触部分为目的。由于简单改进了油的浓度测定装置而达到这一点,其改进就是添加了要吸入一部分所述油萃取剂到所述萃取装置中去的管子,该管子与将水样泵送到所述萃取装置的泵的上部相连接。
用这种方法将水样吸入萃取器内的泵就可长期稳定地操作,而且可以得到高度可靠的测量值。相信可达到这一点是因为当一部分所述油萃取剂与所述水样一起通过所述泵时,与液体接触的泵的部分要被油萃取剂清洗。因此就可以有效地防止油类等粘附于与液体接触的所述部分以及生长于所述部分的聚集物。这样,基本上用来测定油的浓度的一部分所述油萃取剂也就有效地用作泵内生成物的防止剂。
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其中:
图1表示油在另一液体中浓度的测定装置的总体框图。
图2是第一分离器的断面示意图。
图3表示在这里用另一种方法添加油萃取剂的另一个最佳实施例的方框图。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现在参照图1,此图表示油在另一液体中浓度的连续测定装置的总体框图,一对隔膜型定量泵P1和P2中的一个泵P1具有端部延伸到诸如含油类的工业废水的水流A中的吸入管1,在那里从所述水流A中将含油水样a吸入泵P1的进口一侧,另一个泵P2则装有溶剂吸入管3,从一个将在以后说明的连接于P2的进口一侧的溶剂再生器2内吸取油萃取剂b(例如CCL4或CLCCF2-CFCL)2CL,如在美国专利第4,164,653号中所公开)。泵P1从其出口一侧装有排放管4,P2则从其出口一侧装有排放管5。诸如直径小于管5的具有流量控制装置6a的溶剂供给管6,连接在所述管5和所述水样吸入管之间,从而添加少量油萃取剂b2至水样a中,其量少于b1。
一个油萃取装置7具有连接到那里的所述排放管4和5,并装有搅拌叶片8,由一台电动机M来驱动,以便混合由所述泵P1供给的所述水样a及由所述泵P2供给的所述油萃取剂,从而用所述溶剂b萃取所述水样a中所含油类。通过所述泵P2供给的溶剂b的要求总量供给到所述油萃取装置,b1部分直接引进,b2部分经管6排放到水样a内,并且随水样a引进。
第一分离器9连接到所述萃取装置7上,以接受混合液体a′+b′,并进行所述混合液体的初级分离,分离成含有被萃取的油的溶剂b′和已除掉油的水样a′以及少量的溶剂b″。
图2中表示所述第一分离器9结构的一个例子。间隔B装在所述第一分离器9的壳体10内,所述间隔B由一个疏水性滤层11划分为上部B1和下部B2。在上部B1的一端装有所述混合液体的进口12,并在其另一端装有含少量溶剂b″的水样a′的排出口13。下部B2在其中部设有溶剂b′的排出口14。
第二分离器15被安装并连接在所述排出口13处以接受水样a′和少量溶剂b″,并将水样a′分离,然后将它排放到如一个排水箱C内。
溶剂b′通过一个分析器16从分离器9被引进到一个再生器2内,溶剂b″由所述分离器15供给,并且溶剂b通过分析器16供给到泵P2。
再生器2由充满活性碳的壳体组成,在其中用吸附法从所述溶剂中除去油类而再生成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堀场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堀场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5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