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液力控制的换向阀无效
申请号: | 85105194.4 | 申请日: | 1985-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05643B | 公开(公告)日: | 1989-11-01 |
发明(设计)人: | 西姆森·迪奥尼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福基础理论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F15B21/1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石小梅,李晓舒 |
地址: | 瑞士CH-531***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液力 控制 换向 | ||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用液力控制的换向控制阀,特别是应用于液力振动夯内的换向控制阀。
一般已知的液力换向阀,是按座阀或按带有滑阀或转阀的那种阀来设计的。阀可以用机械,电磁或液力进行控制,阀的转换频率和刚性主要取决于结构型式,对于安装在一台振动夯上的换向阀是不能采用一般结构型式的,因为此时对阀的紧凑性、刚性(加速度到300个g)和转换频率的要求太高了。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刚性好并能适用于高转换频率的换向控制阀,这种阀特别适于装入到液力振动夯内。
本发明的液力控制的换向阀采用了下述结构,其中具有带孔的阀体用来输入和输出液力介质,还有至少一个通道可分别和孔接通以输入和输出液力介质,该阀备有两个变位盘,每个变位盘沿其圆周配备有齿以便和另一变位盘的齿相互啮合,每一个变位盘上还有至少一个轴向延伸的变位孔,当变位盘旋转时,变位孔可分别与通道对准,每个变位盘上还有径向延伸的槽,该槽将变位盘的变位孔和工作介质输入和输出孔分别相连通以便输入和输出工作介质。
下面借助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和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从中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本发明,其中
图1是一种用液力控制的换向控制阀的工作原理图。
图2是按图3线Ⅱ-Ⅱ的一个截面。
图3是按图2线Ⅲ-Ⅲ的一个截面。
图4是按图2线Ⅳ-Ⅳ的一个截面。
图5是一个与阀体孔有关的变位盘中的一个变位孔的两个不同位置。
图6a-d是变位盘内两个槽的四个不同位置。
图7是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按图8线Ⅶ-Ⅶ的一个截面。
图8是第二个实施例中,除去阀体上部的阀体俯视图。
在图1上示有一种用液力控制的二位四通换向阀的工作原理图。
下面借助图2至图4来说明一种二位四通换向阀的结构。该阀包括一个具有一个阀体上部2和一个阀体下部3的阀体1。阀体上部与阀体下部之间配置了一个中间板4,该板具有一个眼镜状底座5,用来放置变位盘6和7。阀体上部2,阀体下部3和中间板4均装有未示出的密封垫,并且还通过未示出的螺栓和空位销相互连接。变位盘6和7在密封的阀体内均配置成留有间隙,两个变位盘各有两个变位孔分别为8和9,10和11,这些孔在变位盘内是轴向配置的,还有可能在每个盘上仅设置一个孔或是设置多个孔,变位孔8和9、10和11分别与通过两个变位盘中心的槽12、13相连通。这两个变位盘在其周圈均设有渐开线齿轮分别为14、15。在阀体上部2内变位盘6的中心上面设有一个轴向输入孔P,而变位盘7的中心上面则设有一个轴向回流孔T,变位盘6和7内的变位孔8、9、10和11与按图2、3和4中、左变位盘6范围内的轴向孔16和17以及按图2至4中、右变位盘7范围内的轴向孔18和19,在阀体上部2和下部3上相对于变位盘中心的径向间距是相同的,轴向孔16和18是通过一个设置在阀体下部3内的水平通道A相互连通的,而轴向孔17和19是通过一个设置在阀体下部3内的水平通道B相互连通的,垂直孔16、17、18和19延伸到阀体下部和上部,同时阀体上部的液面孔为盲孔,而阀体下部与其对置的孔则具有相同的直径和相同的位置。这些盲孔起某种压力平衡作用,变位盘6和7各有两行平行于槽12和13的轴向压力平衡孔20,每个盘上有6个孔,这样在关闭状态下,即如果变位盘上的变位孔没有连通阀体上的垂直孔16、17、18、19时,则这些垂直孔就通过某个压力平衡孔与设置在阀体下部和上部的部分孔相互连通。通过两个设置在阀体上部2上的孔Z1和Z2分别输入输出控制阀用的工作介质。
图5上所示的位置表示每一个变位孔可处于两个不同的关闭位置上。在这些位置之间的部位,变位孔8、10与阀体的孔16、18是连通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福基础理论研究有限公司,未经恩福基础理论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51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离粗粒钨锡硫化矿的无臭捕收剂
- 下一篇:脉宽调制方法及其流体阀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