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网状带无效
申请号: | 85105292 | 申请日: | 1985-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5292B | 公开(公告)日: | 1988-03-16 |
发明(设计)人: | 木内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木内学 |
主分类号: | A44C5/00 | 分类号: | A44C5/00;B21F2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王建英,张金喜 |
地址: | 日本神奈***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网状带,这种网状带由若干螺旋形构件和销钉构件组成,它主要可用于手镯和手表带等领域。
螺旋形构件按其卷绕方向分为如图1所示的左旋或S形扭转螺旋构件1以及如图2所示的Z形扭转螺旋构件2,图3和图4所示的网状带3已为人们所知,它由一排平行的,卷绕方向相同的螺旋构件组成,例如一个挨一个配合或穿绕在一起的左旋螺旋构件1,图5、6、7或图8所示的另一种网状带6或7也为人们熟知,它是这样制造而成的:先把一排相互平行的具有不同卷绕方向的螺旋构件,如左旋螺旋构件和右旋螺旋构件1、2、相互交错地啮合在一起:然后用一根连杆穿过在此处啮合的每个柱形部分4,从而把螺旋形构件1、2相互连接在一起。
在上述任何一种按先有技术制造的网状带3、6、7中,在该网状带的两个横侧面上会出现螺旋形构件1和(或)2的切断端8和(或)9,如图4或图6立体示意图中所示,因此,网状带3、6和7中的任何一种都有一个缺点,即当此网状带系在手腕上时,系带者的袖口会勾挂在这种螺旋构件1和(或)2的切断端8和(或)9上。它们还有一个缺点,即由于切断端8和(或)9会损坏其他物体和造成系带者本人自身伤害或刺伤他人,所以很难预料它们的绝对安全性。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人们已做了许多努力。例如:把切断端8或9逐个进行钎焊或推进带内,或者用锤子把网状带3、6或7的横侧面敲打成平面,或伸张开以形成平面。然而,这要求复杂的加工过程,而且成本很高。另外,这些经过加工的产品本身看上去不漂亮。而且作为一种商品来说并无价值。尤其是在螺旋形构件是用贵金属制造的情况下,在先有技术条件下逐个钎焊切断端要求非常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另一种建议为:把一条未经加工的网状带沿两条直线折叠起来,这两条直线平行于网状带的纵向中心线,它们通过的各点离带子两个边缘的垂直距离大约为该未加工的网状带宽度的1/4,这样,带子的两个边缘就边对边地折叠到中心线上,然后再把这种未加工的网状带在其中部缝合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该网状带有一个缺点,即除非在制造螺旋形构件时使用一个直径较小的绕芯,否则,它的厚度将变得大的多。
美国专利2,430,776公开了一种手表带。它由许多互相平行靠在一起的管形链节和把这些链节连在一起的连接组件组成。连接组件包括一个由两条平行腿和连接两腿的桥部组成的叉形插接件。该插接件由弹性金属片制成,其两腿端部弯成钩形齿。装配时,先把一个带有凹窝的零件放在链节上,然后把两个叉形插接件的腿分别从链节两端插入,使腿上的钩形齿钩住链节内带凹窝零件的凹窝,从而使插接件和链节相互固定。此外,为了完全封盖链节的端部,又用两个分立的零件(上面开口的帽和垫片)包住插接件的连接桥,从而完全封盖链节的端面。这种手表带的链节可以沿表带的纵向拉开,外力消除时,凭借插接件的弹性,又使各链节恢复到原来互相平行接触的位置。很显然,这种手表带的连接结构把复杂。
本发明的目的是,研制出一种能克服上述缺点或解决上述问题的网状带,本发明的网状带实现了这种愿望。
本发明的组成为:一排平行的螺旋形构件。它们相互啮合或配合在一起,若干对连接销钉构件,每一上述连接销钉构件至少有一个销体和一个销头。连接销钉构件的销钉体是这样从螺旋形构件的端面插入带内的,即上述每一对连接销钉构件相对于该网状带的纵向中心线来说是处在相互相对的位置。这样插入的销钉体把螺旋形构件互相连在一起。
本发明优点是使得网状带具有柔性。连接销钉构件的销头的形状和尺寸能覆盖住螺旋形构件的切断端或端面,从而使该网状带的整个横侧面平整光滑,而且螺旋形构件的线圈被压迫变形,从而牢牢固定在插入其中的销钉体上。
图1是一个左旋螺旋形构件的正视图。
图2是一个右旋螺旋形构件的正视图。
图3是传统网状带的平面示意图,它由一排相互平行的同一卷绕方向的螺旋形构件配合而成。
图4是图3所示的传统网状带的透视图。
图5是传统的网状带的平面示意图,它由一排相互平行的、右旋和右旋相互交错的螺旋形构件浅浅地相互啮合而成。
图6是图5所示的传统网状带的透视图。
图7是图5所示的传统网状带的示意侧视图。
图8是传统网状带的平面示意图,其中,三根连接杆插入每个螺旋形构件中。
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它在螺旋形构件的布置上大致与图3所示的传统网状带相同。
图10是图9实施例的透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木内学,未经木内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5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