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二步增长型碳酸化联合制碱工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5105345 | 申请日: | 1985-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5345A | 公开(公告)日: | 1986-07-09 |
发明(设计)人: | 吕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高 |
主分类号: | C01D7/18 | 分类号: | C01D7/18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专利服务中心代理部 | 代理人: | 濮家蔚,舒红梅 |
地址: | 四川省宜宾***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长 碳酸 联合 工艺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连续生产纯碱和氯化铵两种产品的联合制碱工艺方法。
纯碱(Na2CO3)的工业生产,目前广泛采用的方法多为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后者简称联碱法,联碱法将氨、碱两大工业联合,以氯化钠、合成氨及生产合成氨的副产物二氧化碳为原料,同时生产纯碱和氯化铵两种产品。我国以联碱法生产的纯碱,产量约占纯碱总产量的一半。联碱法的现行工艺流程(大连化工厂:《联合法生产纯碱和氯化铵》(以下简称《联合法》),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77年版P4~9)可由附图1简要说明。初开工时,饱和食盐卤(NaCl)经吸氨(NH3)后,在碳酸化塔内与送入的二氧化碳(CO2)充分接触和反应,完成碳酸化过程,生成重碱(NaHCO3)和氯化铵(NH4Cl)。重碱晶浆过滤后,得到重碱晶体,将其送入重碱煅烧炉煅烧分解,得到纯碱产品和含二氧化碳的炉气,后者再送回碳酸化塔,作为部分二氧化碳原料的来源,过滤重碱后的含氯化铵母液〔母液(Ⅰ)〕再次吸氨后,成为氨母液(Ⅰ),进入氯化铵冷析结晶器,经冷却降温后,析出部分氯化铵晶体,分离后的清液〔半母液(Ⅱ)〕又进入氯化铵盐析结晶器,加入氯化钠进行盐析。将冷析与盐析得到的氯化铵晶体合并,经稠厚、过滤、干铵,得到氯化铵产品。盐析结晶后的母液〔母液(Ⅱ)〕经吸氨,成为氨母液(Ⅱ),又送入碳酸化塔完成碳酸化过程,实现循环连续生产。生产过程中的氨由合成氨系统供给,二氧化碳由合成氨生产中的弛放气及重碱煅烧炉的炉气提供。联碱法生产具有许多优点,原料的综合利用合理,氯化钠的总利用率可达90%以上,无大量废液排出。但它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设备投资大,生产中母液循环量大,能源消耗大等较突出。
碳酸化是联碱法中制碱的主要工序,碳酸化塔是现行联碱工艺方法中完成碳酸化过程的主要设备。氨母液(Ⅱ)在碳酸化塔内与二氧化碳完成碳酸化过程的基本反应为
由对碳酸化塔内碳酸化过程的研究可知(《联合法》P103~105),碳酸化过程在塔内是分为吸收段,生成段和冷却段三个区段进行的。为使碳酸化过程所得到的重碱能充分结晶析出,必须将碳酸化过程中放出的大量热从塔内移出。因此塔的负荷主要在塔下部的冷却段。在此区段内要吸收二氧化碳总量的50~53%,并有大量重碱晶体沉淀析出。这就使碳酸化塔的结构应能满足气体吸收,结晶生成,冷却降温等过程的要求。为此,碳酸化塔应有足够的高度和容积,有较大的气液接触面积和足够的冷却面积。目前碳酸化塔一般高度为24~26米,直径1.83~2.5米,里边上部为菌帽,下部为菌帽和冷却箱。塔的功能和要求决定了碳酸化塔不能使用易被堵塞的吸收设备,如填料塔,溢流式泡罩塔等(《联合法》P109~113)。国外的设备装置已趋向大型化,碳酸化塔直径已发展到3米,有些国家以筛板代替了菌帽(化学工业部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化工产品技术经济手册-无机化工原料》P177,1983.11),但对碳酸化塔的功能和要求均未改变。碳酸化塔经过一段时间制碱后,塔壁、菌帽、冷却管上要出现碳酸氢钠结疤,必须定期清洗。因此多采用数个塔(一般3~5个塔)组成塔组,轮流进行制碱和清洗,保证生产能稳定连续进行(《联合法》P113~116)。现在日本有用外循环冷却的碳酸化塔,将碳酸化母液用泵送入列管外冷器冷却,冷却后再进入碳酸化塔底部。一个塔配二台外冷器,交替进行工作和清洗(化工部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化工科技动态》1983.5.3(34)P8)。这虽使塔的结构有所简化,但塔的负荷和结疤清洗问题仍未改变。碳酸化塔本身多功能的要求和复杂结构,以及塔组的使用,使得其设备投资巨大,这是目前阻碍我国制碱业,尤其是小碱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我国大型氮肥厂仅有十几个,而小型氮肥厂却有一千多家。小氮肥厂有限的资金与碳酸化设备巨大投资的矛盾十分突出。另一方面,我国小氮肥厂目前的主要产品是碳酸氢铵(NH4HCO3),产量约占我国目前氮肥总产量的一半,由于其易分解,肥效低,滞销积压严重。现行联碱生产由于工艺方法的原因,无法利用碳酸氢铵作为原料。为解决碳酸氢铵的使用,目前有研究采用单纯复分解方法,以食盐和碳酸氢铵为原料生产重碱和氯化铵,基本反应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高,未经吕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5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深井耐高温抗盐钻井液
- 下一篇:纯碱液喷射吸收氮氧化物生产硝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