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降低噪音系统无效
申请号: | 85105410 | 申请日: | 1985-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5410B | 公开(公告)日: | 1988-05-04 |
发明(设计)人: | 生方典夫;岩船喜助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胜利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N5/21 | 分类号: | H04N5/21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关元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低 噪音 系统 | ||
本发明概括地涉及几种降低视频信号的噪声的装置,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降低噪声的装置,这种装置,即使在低电平或中等电平的视频信号输入时,也能使信噪比有一个大的改善因数而不致降低图像垂直方向的分辨率。
作为一种降低视频信号中的噪声的电路,在传统上熟知的电路是使输入信号通过一个高通滤波器、限幅器和系数乘法电路,并从输入视频信号中减去。然而,按照这种传统的电路就会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正如本说明后面说明的那样,在限幅器中进行限幅处的边缘附近,即使在降低噪声以后仍残存着边缘噪声。此外,还有一个问题是:这种传统的电路只对高通滤波器截止频率以上的噪声有效。
另一方面,另有一种传统的方法是利用视频信号中的垂直相关(行相关)来降低视频信号的噪声。然而,当输入的视频信号在低电平时,这种传统电路的梳状滤波特性就特别显著,并且正如后面说明的那样,会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图像的垂直方向的分辨率就会恶化。
因此,本申请人先前在日本N.58-223753号专利申请书中提出了一种解决前述各种问题的降低噪声的电路。按照该建议的降低噪声电路,把输入视频信号内的一个没有垂直相关的信号成分通过一个削波电路而加到输入视频信号内的一个具有垂直相关的成分上去。上述这种电路,尤其是在高频带,能使信噪比(S/N)大大改善。此外,当输入视频信号是高电平时,图像垂直方向的分辨率只有很小量的恶化。然而,正如后面要说明的那样,还会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当输入视频信号在低的和中等电平时,图像的垂直方向分辨率的恶化程度要比输入视频信号在高电平的情况还更坏一些。
因此,本发明总的目标是要提供一种新颖而有用的降低视频信号的噪声的装置,通过这种装置,前述各种问题就会解决。
本发明的另一个更具体的目标是要提供一种降低视频信号的噪声的装置,这种装置会在录像时,通过加强视频信号中的低的和中等电平而不具有垂直相关的成分的电平,把视频信号录制下来;并在再现时会得到一个输出再现后视频信号,这个输出再现后视频信号是把在再现后视频信号中而又不具有垂直相关的信号成分送经一个削波电路,并将削波电路的输出信号成分加到在再现后视频信号中而又具有垂直相关的分量上去时得到的。按照本发明的降低噪声装置,即使对在视频信号中而又无垂直相关的信号成分的低的和中等电平的成分也可以得到平坦的频率特性。为此,信噪比(S/N)可大大改进,而垂直分辨率只有极少量的恶化。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性能,只要结合附图研究以下详细说明就会明白的。
图1是表示传统的降低视频信号的噪声电路的方框图。
图2(A)~(D)表示用来解释图1所示的传统电路工作的波形。
图3是表示本发明申请人先前提出的降低视频信号噪声装置的方框图。
图4(A)~4(C)表示图3所示的先前提出的电路的输出信号电平对频率的特性。
图5表示按照本发明的降低视频信号噪声的具体装置的方框图。
图6表示垂直方向成分的输出电平与输入电平的比值对垂直方向成分的输入电平的特性,用以解释本发明降低噪声的装置。
图7(A)~(D)表示图5所示的方框图的输出信号电平频率特性。
图8表示按照本发明的降低噪声装置在录像中使用低通滤波器时的输出信号电平-频率特性。
图1是一种装置的方框图,图中示出一种传统的降低视频信号噪声电路的例子,例如,这种视频信号被提供在视频信号录像和再现设备的亮度信号再现系统中。我们把一个包含如图2(A)所示噪声的视频信号a(例如,从录像载体再现得到的亮度信号)加到降低噪声电路10的输入端11。输入的视频信号a就被送到高通滤波器12,并形成图2(B)所示的信号b;举例来说,信号b只有1MHz以上的频率成分。把该信号b送到限幅器13而形成图2(C)所示的信号c,信号c基本上是一种噪声成分。再把信号c,经过系数乘法器14,供到减法电路15。减法电路15就从输入的视频信号a中减去系数乘法器14的输出信号而产生一种示于图2(D)的视频信号。经过输出端16就得到输出的视频信号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胜利株式会社,未经日本胜利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5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