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镶边形成装置的驱动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5105458 | 申请日: | 1985-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5458A | 公开(公告)日: | 1987-01-21 |
发明(设计)人: | 渡部由纪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京重机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5B21/00 | 分类号: | D05B2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杜日新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镶边 形成 装置 驱动 控制 | ||
本发明涉及镶边缝纫机。缝纫机上装有两根缝纫针,配置在与送布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将被缝布。镶边布和兜盖布沿台面,自缝纫机缝合部向送布方向前移规定的长度,在此移动中,一边驱动缝纫机运转,缝出两道平行的线迹,一边在两道线迹之间由切布刀切出衣兜口,然后在切出的衣兜口的两端由一对角刀切出角状。
图1、图2、图3表示现有镶边缝纫机。
图中,A是主轴(图中未示)连结与缝纫机电动机1且架置在台板上的缝纫机机头。它具有下端装着一对缝纫针N1、N2且与主轴连动的针杆3,以及对应于两根缝纫针的中间部分且与主轴连动出没在针板上方的切布刀4。
B是送布机构。它的前端有压部,用来压紧被缝布W、镶边布P和兜盖布F。送布机构与脉冲电动机5连动,可以移动到预备位置、标准位置和工作位置上。预备位置是在台板上压部移到缝合点前方的位置。标准位置是将压在压部下方的两层布的开始缝合预定点对准缝合点的位置。工作位置是将压部从缝合点开始,沿着移动方向(送布方向),向前方移动通过的位置。
C是折叠机构,可以与气缸等驱动机构(图中未绘出)连动,移至下方位置和上方位置。下方位置是在送布机构B处于预备位置时,随压部协同动作,使镶边布P压在被缝布W上,折成倒T字状时的位置。由此位置移到斜上方时,即为上方位置。
D是角刀机构,具有一对角刀6及7,可以沿着送布的方向触及布料,也可以从接触位置上脱离。当送布机构B从预备位置移至工作位置时,角刀6、7就随同动作,移至工作位置,並且在被切布刀4切出的衣兜孔的两端形成角状切口。
现将以上各机构进一步详述如下。送布机构B由送布台10、一组夹布臂12、12,压板13、13,载布板14、14,制约板15、15和兜盖布压杆16、16构成。送布台10,其下部装置在与脉冲电动机5相连接的螺杆8以及平行于螺杆8的导杆9上,随螺杆8的转动而可以沿着螺杆的轴线移动。夹布臂12、12通过轴11安装在送布台10的上方,平时受到弹簧(图中未绘出)弹力的作用,向上抬起,又可通过气缸E1(图1)的作用压向下方。压板13、13固定在夹布臂12、12的自由端上。载布板14、14装在压板13、13的上方,並与压板相隔一定的距离。制约板15、15配置在压板13、13和载板14、14之间,平时受到弹簧 弹力的作用,位于图3中的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并且可在气缸E2、E2的作用下,移到图3中实线所示的位置上。兜盖布压杆16、16,平时受弹簧的弹力处在图3中二点划线的位置,在气缸E2、E2的作用下,可压到图3中实线位置上。
折叠机构C由压布脚17和与空气发动机(图中未绘出)连动而可在规定的行程上下移动的升降体(图中未绘出)组成。压布脚17可以对应升降体作相对的上下移动。平时依靠弹簧弹力的支持,升降体和压布脚17位于图1、图2所示的位置。升降体通过空气发动机的作用,由此状态一下降。压布脚17就贴在台面2上。由于受到弹簧弹力的作用,压布脚17能够略微向上对升降体作相对移动。由此在缝合时,能够时常不受布厚变动的影响将镶边布轻轻地压在被缝布W上。当缝纫针在镶边布P上刺入拔出进行缝合时,就可以防止镶边布P因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而上下颤动。
在具有这种装置的现有镶边缝纫机中。由针杆3起沿送布方向的前方有发光照射的发光部(光电二极管)和根据是否有光而产生不同信号的受光部,以此作为光检测手段的两组探测器18、19固定安装在缝纫机机头A的下弯部上。同时,在兜盖布压杆16、16上开有前后相隔的两个长圆形通孔20、21(图6~图12)作为检测部,相对于通孔20、21的下方的制约板15、15上面,设有反射探测器18、19光的反射表面R1和R2。由探测器和反射面构成探测部。当兜盖布F的前边和后边分别处于通孔20及21内时。与布的前端边遮断反射光的情况相关联,设定缝纫机的开始缝纫时间;与布的后端边通过后,重新收到由反射面射回的反射光的情况相关联,设定停止缝纫时间、角刀工作时间等。
但是,在这样的现有装置中,有这样的缺点,即如果兜盖布未配置在规定的位置,或兜布被误配置在倒T字形压布脚17的左边或右边时,从而兜盖布后端边对不准送布方向后方的通孔21,结果使探测器18或19直到到达通孔21的后端时也不能处于受光状态。于是缝纫机和中心切刀仍然继续动作,使缝制品缝出多余的线迹,切出多余的切口,造成疵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京重机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东京重机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5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的径向中子反射层
- 下一篇:光纤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