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85105942 | 申请日: | 1985-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5942A | 公开(公告)日: | 1987-02-25 |
发明(设计)人: | 涂开熙;蒋思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K5/52;//;513);513;5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芳香族 聚酯树脂 组合 | ||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
通常,芳香族聚酯树脂在成型加工时,由于加工温度高,会受到氧化作用而降解,分子量激剧下降,造成制品脆裂,颜色变黄,失去使用价值。此外,在长期放置或使用过程中也会逐渐变黄,无法获得浅色制品。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通常是添加一定量的某种稳定剂以改善其色泽变化。常见的是添加受阻酚类抗氧剂和亚磷酸酯类助抗氧剂,如日本特开昭55-54253和54-124056只添加季戊四醇亚磷酸酯作为稳定剂,特开昭52-1524954则添加季戊四醇亚磷酸酯和有机金属盐的混合物。特开昭54-66959和Can-1011050是添加受阻酚类,三烷基(或芳基)亚磷酸酯和二烷基硫代酯类组成的稳定体系,它们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制品的稳定性,改善了色泽变化,但效果还不理想。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芳香族聚酯树脂的稳定性,特别是降低热加工过程中的色泽变化。
本发明的主要内容是,芳香族二元羧酸及其衍生物和二元醇缩聚得到的聚酯树脂中,添加通式(Ⅰ)
所表示的亚磷酸酯(式中R1、R2各代表烷基、芳基、环烷基、烷基芳基、芳基烷基等)与受阻酚类组成的二元稳定体系,或由通式(Ⅰ)表示的亚磷酸酯类,受阻酚类和硫代二丙酸酯组成的三元稳定体系,得到热稳定性优良的聚酯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中的芳香族聚酯树脂是由芳香族二元羧酸及其衍生物与脂肪族二元醇缩聚得到的,包括PET、PPT、PBT和PHT等,也包括它们与PS、PC、ABS和MBS等的混合物。
稳定体系中所用的通式(Ⅰ)所表示的亚磷酸酯是用下列二种方法制得。
(1)用亚磷酸三烷基酯(或三芳基酯)与季戊四醇反应生成对应的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再以所需要的烷基,取代酚或取代醇与其反应,得到所需产品。
(2)用三氯化磷和季戊四醇反应,生成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的二氯化合物。再与取代酚或取代醇反应得到所需的产品。
采用这种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与受阻酚类、硫代酯类组成的协同稳定体系,比用三烷基(或芳基)亚磷酸酯组成的对应的稳定体系有更好的热稳定性,色泽变化小。但使用量不宜太多,否则将降低聚酯树脂的物理、机械性能。
这类亚磷酸酯包括双十八烷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二(2,4-二特丁基苯基)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季戊四醇二苯基双亚磷酸酯、苯基双酚A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等,其中以季戊四醇二苯基双亚磷酸酯效果最好。
所用的受阻酚有2,6-二特丁基对甲酚、β(3,5-二特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酯、四〔β-(3,5-二特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双(3,5-二特丁基-4羟基-苯基膦酸单乙酯)镍、3,5-二特丁基-4-羟基苯基膦酸二乙酯、硫代双-(3,5-二特丁基-4-羟基苄基)等。
所用的硫代二丙酸酯包括硫代二丙酸C2~C10醇的双酯。双酯的炭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当加入这类硫代二丙酸酯,可以减少亚磷酸酯的用量,以降低组合物的成本。
以上添加物的用量,以芳香族聚酯树脂为100(重量)计,亚磷酸酯类用量为0.005~5%,最好是0.01~1.0%,受阻酚类用量为0.005~5%,最好是0.01~1.5%,硫代二丙酸酯类用量为0.01~4%,最好是0.05~1.5%。
除上述稳定剂体系外,可根据需要加入其它适当组份,如光稳定剂、阻燃剂、增强剂、着色剂和滑剂等。
使用了上述稳定剂体系,得到的芳香族聚酯树脂组合物,具有优良的色泽、机械性能、电性能、阻燃性能和成型加工性能。可用通常的注射成型工艺,制成各种结构复杂的电子元件、机械零件、薄膜、纤维和喷涂材料。
下面的表1是实施例中所用添加剂的代号和结构。
实施例1
由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丁二醇缩聚得到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按表1所列助剂和表2的配比加入相应组份,混合后,用双螺杆挤出机造粒。粒料烘干后,放入老化箱于200℃进行老化。按20,40,60,80小时取样,用流变仪测定流动速率,並记录颜色变化。所得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添加了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类和四(β(3,5-二特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的芳香族聚酯组合物,流动速率变化小,颜色变化也小。而其中尤以添加季戊四醇二苯基双亚磷酸酯者,效果最好。添加一般亚磷酸酯效果较差,不添加亚磷酸酯者,流动速率变化大,颜色变化也大。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化工研究院,未经北京市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5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产脆硬金属及合金材料焊丝新方法
- 下一篇:用于固相肽合成的新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