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液池及其中所用之间隔器无效
申请号: | 85106467 | 申请日: | 1985-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05379B | 公开(公告)日: | 1989-10-11 |
发明(设计)人: | 埃罗尔·米切尔·斯托尔伯格;保罗·安东尼·福斯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马蒂特·伯彼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郁玉成 |
地址: | 英国RG28TN***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液池 其中 所用 间隔 | ||
在分液池,如电渗析池中隔膜17间与另一片配合使用的间隔器片具有中空部分2;将液体输入、引出的输液通道8及9;由展宽杆状部分13与窄开口14组成的切口,该切口或向中空部分2.或向通道8或9开口。间隔器组件的两片的切口要相配合。以提供输液通道与中空部分间的液路。互相垂直安装。使邻池中隔膜间可用完全相同的组件。新方法适用于从水与水溶有机液的混合液中去除离子的电渗析池中。去离子的液体浓缩后可用于井下,例如回收甲烷。
分液池,即用以将液体分隔开之小池,例如用于反渗透,超滤,渗析特别是电渗析中,它含有一堆迭着的浅室,每室之相对两面为隔膜所限定,而与邻室隔开,室之四边则由一个间隔器组件限定。不同的液体流过相邻浅室,将杂质从一室中的液体(稀液)透过隔膜传递到邻室的液体(浓液)中,例如稀液可能是受盐类沾染之水,要求在它通过一室时得到净化;浓液则可能是稍咸的水、海水或其它水,用以接受透过隔膜由邻室渗来之杂质。
将稀液送进,引出一组浅室及将浓液送进、引出另一组的通道须由间隔器组件与隔膜提供,故间隔器组件与隔膜包含适当的、共同组成的进出液道,每一间隔器有一中空部分,它决定液体浅室的面积与送进和引出液体之输液通道的面积。
必须提供适当的传送手段使液体能从适当的输入或引出液道向浅室传送。这种传送手段采取狭缝、孔或其它通路的形式,从输入或引出液通道向浅室的中空部分。
这种分液池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如果含有杂质的液体(浓液)漏入已被或正被纯化的液体(稀液)中去,则所能达到的纯度将大大降低。因此,减小或消除邻室间的、以及输入、引出液道与浅室间的渗漏,而只允许通过所要求的传送手段是十分重要的。于是间隔器与隔膜的叠合必须能够防漏。可惜过去并无简易方法做到此点,因而电渗析一类方法的价值大受限制。一项根本困难便是,如果在间隔器表面有一条沟槽或其它的传送手段从输入或引出通道延伸到中空部分,则邻接的隔膜及邻接的间隔器组件向沟内拱起的趋势严重,引起泄漏。
在渗析特别是电渗析过程中会发生一种特殊问题,因这里需要流速高而恒定,且沿每室的横截面流速均匀。如不均匀,则在浓液池中流速低的区域杂质离子浓度将超过限度,从而导致杂质盐类在浅室中沉淀。而沉淀一旦达到一定程度,分液池势必失去作用。
在电渗析池中受过检验的一种简单间隔器组件是一片遍布全池的均匀塑料筛网,将隔膜沿其整个面积隔离开来。也可以选择在筛网的周边各用一刚性扁条,以期柔性隔膜与扁条形成密封。但这并不很有效,间隔器安装困难,且价格昂贵,而泄漏仍成问题。
在美国专利US.3256174中,每室使用一个单件的间隔器,间隔器框中有钻孔从输入通道到中空部分,或在间隔器的一层开沟槽再盖以上覆薄片。但这一系统价格昂贵且间隔器较厚,致使室内液体的分离效率降低。此外,液体沿每室的整个宽度输入与引出的速度不均匀,故在浓液室存在着沉淀的危险。
在英国专利GB921094与法国专利FR1281549中也是单件间隔器,其上设有沟通中空部分与输入或引出通道之间的传送手段,后者为至少有一处弯析的缝隙,弯析用以减小隔膜向缝隙拱起的能力。所公布的另一解决办法是在缝隙中填充多孔可压缩的填料,用以支撑隔膜又容许水通过缝隙。但这种填料难于制造而且可能造成输入液道到两个隔膜之间的浅室一段有极高的压降。液体的输入也同样是不很均匀的,而且很可能存在会发生沉淀的静止区。
在英国专利GB1447174与联邦德国专利DE2418369中提出了间隔器与隔膜的各种组合,传送手段也是连接输入或引出液道与中空部分的通路。
如果单独使用这种间隔器于两个隔膜之间,则隔膜可能向缝隙拱起而在输入液道与邻室之间产生泄漏。专利说明书公布,使用这种框架时,同时在间隔器的两侧各使用一个保形器。此保形器的刚度相当大,自身不会向缝隙拱起,并提供一个延续的扁条与液体输入液道和中空部分之间的那一段隔膜相接触。所公布的这种系统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不同型式的间隔器,并且在每对隔膜之间至少有三个间隔器,这就使得分液室变得太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马蒂特·伯彼有限公司,未经普马蒂特·伯彼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6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