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杆往复推动交互曲柄机构驱动的复数乘用三轮自行车无效
申请号: | 85106769.7 | 申请日: | 1985-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05142B | 公开(公告)日: | 1989-09-13 |
发明(设计)人: | 赵树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树勋 |
主分类号: | B62K5/06 | 分类号: | B62K5/06;B62K23/06;B62M1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辛哲生,曹广生 |
地址: | 日本大阪府守口***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往复 推动 交互 曲柄 机构 驱动 复数 三轮 自行车 | ||
本发明涉及复数乘用三轮自行车。
本发明的自行车的构造除在车体和驱动装置方面各有创新之外,其它附用零件等大部分和现行两轮自行车用件完全相同。
本发明是将下述两条原理与人体工程学结合而作出的。
1.杠杆作用。
2.曲柄机构的特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对现行通用的两轮自行车的缺陷和不方便之外加以改良或革新。即创制一种用人力作为动力源,性能高、经济、便利坚固、安全、用途广泛并且可以放置不倒的自行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自行车采取以下方案。
1.车体构造为三个轮支撑,三点接地,前两轮用于操纵方向,后一轮起推动作用。
2.驱动装置采用两杆往复推动交互曲柄回转结构同现行两轮自行车用的两杆各180°回转结构两相配合的使用法,但必要时也可以采用前后驱动装置皆为曲柄回转结构或皆为两杆各180°交互回转结构的方案。
3.可能获得双重动力的办法,因车的行驶由二人同乘共推。
兹将如图1和图2中所示的实施例的详细结构和功能等说明如下:
车体(1)以主支撑纵梁(2)为主干。后部乘员用的能上下调整的操向把(3)外面套有倾斜立柱外筒(4)。在筒(4)的前方是前架(5),筒4的后方是后架(6)。前架(5)由水平纵梁(7)和驱动装置架(10)两者结合而组成。水平纵梁(7)的后端焊接在筒(4)的下部,前端焊接在倾斜立柱外筒(9)的等高点上,筒(9)套在可由前部乘员上下调整并能旋转的操向把(8)外面。水平纵梁(7)的后部还装有可以前后移动的前席鞍座(11),以便前部乘员能在座上做向斜下方蹬踏的推动动作。同时,在前架(5)的中央部位还设有一条向两侧直伸的前轮轴横腕(12),在(12)的两端还固定地焊接着两根短外筒立柱(13)、(13)。这样,两个相同直径的小前轮(14)、(14)就可以分别靠短外筒(13)、(13)的心轴达到左右旋转和前进转动的功能了。
因为前乘操向把(8)在其外筒(9)中自由旋转。所以使把(8)的下端同两个小前轮(14)、(14)分别用蔑条配合的连动棒连接起来,就构成为一套完备而性能良好的操舵机(15)。由于(15)的动作,车也就完全能够完成其转向工作的任务了。
在驱动装置架(10)上,水平纵梁(7)的延长线的上方装设有驱动机轴,外筒(16)容纳本发明的车的前乘者用的两杆往复推动交互曲柄回转构成的驱动装置(18)的固定轴(19)。同样,在水平纵梁(7)的延长线下方也设有另外一个驱动机轴用外筒(17),以备在必要时用来容纳两杆各180°交互回转结构装置的轴。最后,因为装置(18)的需要,在筒(16)的后下方还装有轴(21),用于辅助装置(18)的工作。
装置(18)采用的是靠交互踏动往复运动的两个勾形蹬杆而获得交互曲柄旋转的驱动方法。如图3和图4所示。筒(16)内包有固定轴(19),在(19)的两端各装上能够单独自由回旋并依一定的夹角进行往复摆动的两支勾形蹬杆(20)、(20)。其次在轴(21)的两端,把具有相互间形成180°角的两连接点的两个圆盘(22)、(22)也各自固定在轴端上共同回转。最后,把这两个圆盘(22)、(22)的两个连接点分别经由两支曲柄棒(24)、(24)连接到两蹬杆(20)、(20)的同体两个短分枝(23)、(23)的各端点上,这样,由于两蹬杆(20)、(20)的交互推动,推动就从两个短分枝(23)、(23)的两端点分别出发,经由两曲柄棒(24)、(24)交互传递到两个圆盘(22)、(22)的两个连接点上。由于曲柄机构的特性。两个圆盘(22)、(22)就能交互的各作180°弧的推进回转。两者的结合便促成为360°的圆周回转运动又因为两个蹬杆(20)、(20)的反复交互继续的推动。两个圆盘(22)、(22)也能交互合作连续维持360°圆周回转的功能。这样,便达到了本发明驱动装置(18)的360°全圆连续回转而推动自行车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树勋,未经赵树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67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